微信/支付宝卖保险,赔钱的时候平台还管我们吗?
微信/支付宝卖保险,赔钱的时候平台还管我们吗?
摘要
支付宝平 台 代销 保险产品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发展几年后平台也日趋完善;今年十月 百度金融全资收购 一家保险中介公司;而十一月初,一个在社交方面近乎垄断、一出......支付宝平台代销保险产品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发展几年后平台也日趋完善;今年十月百度金融全资收购一家保险中介公司;而十一月初,一个在社交方面近乎垄断、一出生就自带9亿用户的微信也推出了它自己的保险平台――微民保险。
微保是由腾讯控股的首家保险代理公司,腾讯持股57.8%。今年9月28日,保监会正式批准了微保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资格。这样一来,BAT齐聚保险中介领域。这三家网络巨头会怎么打“保险”这张牌金库君已经帮他们想好了阿里可以邀请各大保险公司来天猫开旗舰店,百度利用搜索引擎吸引保险公司竞价排名,而腾讯更简单了,利用大数据推送,你这边朋友圈刚分享一则育儿指南,那边马上就收到幼儿重疾险广告。
“微保”目前只推送给1%的用户,只有一款产品,一款一年期的医疗险,由泰康在线为其定制。因为这是一款补充型的医疗险,实报实销,所以已经买了同款商业医疗险的朋友,可以忽视它。
产品不重要,金库君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种形式。
互联网保险的好处自不必说首先能消除购买过程中的信任障碍,没有人为诱导,只有自己实实在在看见的保险条款,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第二,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就等于省去很多中间费用,保费也就更便宜。
第三,为了保住自己客户流量,代理公司就得想方设法的迎合客户,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浏览界面。就像这次的新“微保”,在排版上更接近微信推文的阅读习惯,简洁明了。投保人更有耐心阅读每一条健康告知,而不像之前的互联网保险,只是把传统的保险合同电子化,读起来依旧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最后,互联网老大们利用自身流量优势发展保险代理业务,也许会推动保险行业发展到【后端开发与前端销售完全分离】的模式:保险公司全身心投入费率计算,设计更好更便宜的保险产品;销售平台优化服务,争取做到售前售后理赔一条龙的“懒人服务”。理赔难,难于上青天
今年夏天,一篇名为《支付宝买的“大病无忧宝”保险意外骨折理赔被拒赔,投诉一月无回应》的吐槽,引来了几百条同病相怜的回应。其中有不少用户在支付宝平台得到“拒赔”结果后,直接投诉保险公司本身,却又得到了相应的陪款。耗时很长,花费精力颇多。
这几百条拒赔案例帮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代理平台再大、背景再深厚,那也只是一个销售平台,当需要出险赔付时,还得靠你自己直面保险公司。
从目前看来,互联网平台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客服人员,无法针对每一款产品进行售后服务。而很多平台也把自己放在售前这个位置,对售后理赔几乎不投入人力,作为理赔审核的第一关,草草了事,拒赔的很不负责。保监会曾点名泰康部分网销产品,公司不直接从事核保、承保、理赔、核赔等操作,大多也是为支付宝“背了锅”。
金库君认为互联网代理中介应该像一座超市,无差别化包含各式各样的产品,选择靠用户自己,产品本身有问题去找厂家,但平台有协助理赔的责任。因为跟消费者有直接接触的不是保险公司而是超市,能完美解决售后问题,才能对投保人说一句“保险不是骗人的”。
保险变成买一份心理安慰
对于经常在同一代理人处购买保险的用户来说,TA的代理人绝对比冷冰冰的手机屏幕值得信赖,有什么不懂的条款,甚至哪种产品更适合自己的家庭,都可以向他们咨询,而不用去百度上一遍遍查询“什么是现金价值”。
琳琅满目却没有导购的超市会使消费者无法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而过于简便的投保流程,就像不花纸币的淘宝购物,投保人甚至可能忘记了自己都有哪些保障在身,不能做出最适合的规划,出险后也不能及时申请赔付,买保险变成了只求一个心理安慰。看合同不是看广告
从网上购物养成的习惯,我们习惯看商家对产品的描写多过看商品本身的参数。很多重要的细节可能随着我们滑动屏幕的手指一起,一带而过了。
比如这里,
多少消费者会忽略或者误解这条信息,以为是指这份保险没有“等待期”,购买保险后第二天如果出现就可以获得赔付。但如果你耐心打开下面一行小字“保险须知”,就可以看到,这里的“次日生效”是指“本产品无犹豫期,产品投保次日零时生效”,也就是说一旦买了就不能全额退保,需要扣除现金价值。
而等待期呢?依然是固有的30、90天或180天。
再比如,【X元免赔】的免赔额。很多产品,尤其是人寿产品会在醒目位置写上【万元赔付】或者更低,但这里的免赔额通常是指社保统筹或公费医疗报销部分后,超过一万元的部分才能赔付。
而事实上,一般疾病住院诊疗使用医保后,剩余药品、医疗费用还符合保险条款的部分还会超过一万元的,很少了。而如果不使用社保呢,保险条款中又有规定了:【只能按费用的60%报销】。
虽然这个条款是保险精算师们的专业设定,也成为了现在互联网保险里“百万医疗险”的标准配置,但如果不对投保人重点说明,等到真的住院花费了两万多,发现社保报销后,剩下的部分只能赔个零头,甚至不能赔偿,这不就又成了【保险都是骗人】的?
更别说那些写着【不限病种、不限用药】的产品打开“保险条款”后看到的依然是和其他产品没什么差别的病症认定标准了。
一条裙子的材质到底是全棉的,还是棉+麻的并不重要;一台投影仪的映射距离到底是10米还是12米我也都能接受。而保险产品就不能这样了:家庭财产险中是否包含装修损失、犹豫期是90天还是100天、广告页面写着“不限用药”就真的没有报销门槛吗.......等等条件都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的阅读合同,而不是像淘宝购物一样一键清空购物车,也没有7天无理由退换。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113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