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颓败迹象显现 创业板IPO至今空单
国泰君安颓败迹象显现 创业板IPO至今空单 更新时间:2010-8-4 0:09:26 与平安证券、招商风光的投行业务相比,一年来,国泰君安的IPO业务差强人意,至今创业板IPO空单,颓败迹象开始显现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翁海华
7月8日,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驻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国际配售及香港公开发售发行4.51亿股,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这是国泰君安2010年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此前,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中,国泰君安名列A股四家主承销商之一,农业银行已经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IPO。
但恰恰是投行业务,近年来成为国泰君安这家老牌券商最大的软肋,也使公司离既定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似乎越来越远。
2009年6月新一轮IPO开闸后,大量公司成批上市,当年国泰君安却没有承销一单IPO业务,在创业板启动后,至今将近一年,公司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惨淡的IPO业务,也让国泰君安的高层纷纷回避投行话题。“我在开会,你找办公室联系。”国泰君安总裁陈赓在电话中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负责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庹启斌也对此讳莫如深。
IPO滑铁卢
2009年是国泰君安投行较为失意的一年。自从2009年6月,国内证券市场重启IPO业务以来,国信、平安、广发等券商纷纷转战创业板,承销业绩突飞猛进。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以21家和17家主承销家数名列冠亚军,中金公司则以803亿元的承销总金额排名第一。
而国泰君安在整个2009年的投行收入为3.95亿元,不仅同比下降32%,而且在投行收入中,没有一笔是IPO主承销收入。
作为国内投行传统四强,2009年没有一单IPO业务进账,让外界对国泰君安的投行能力产生怀疑。
不仅如此,一年来,火热的创业板,也没有让国泰君安分得一杯羹。
“不是有意放弃创业板。”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来说,有时候一个大的IPO项目能顶上十个创业板,而增发项目由于流程简单也比IPO的收益比高得多。
但这种策略让国泰君安自动放弃了创业板IPO高承销收益的机会。
以神州泰岳为例,中信证券由此获得承销和保荐费用达到1.2亿元人民币。在创业板,由于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发行,券商都能在除基本承销费之外,获得超募部分的额外比例收成。
如此一来,国泰君安的投行份额不断下滑,一些中型券商后来居上。
这种趋势在2010年上半年显得更为明显。
截至2010年6月底,有投行“四小龙”之称的平安、国信、招商、广发四家券商,上半年IPO承销家数分别为22家、17家、15家和9家,在IPO承销金额上,平安证券以194.49亿元排在第二位,国信证券以174.27亿元紧随其后。
在保荐承销收入上,平安证券今年上半年以进账10.36亿元成为最大赢家,紧随其后的是招商证券6.81亿元、国信证券6.54亿元。
而国泰君安上半年仅收获一单。1月21日,正泰电器挂牌上市,主承销商国泰君安获得5000多万元承销收入。
不过,农行的上市,似乎为国泰君安找回了一些颜面。
7月15日,农业银行正式挂牌,国泰君安作为其A股IPO承销商之一,这是其在今年成功挤入第一单大型IPO项目。
农行的这单业务,具有浓厚的汇金公司的烙印,由于汇金是国泰君安的第二大股东,该单业务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嫌疑。
尴尬局面
“这个不应该。”一位已经离开国泰君安的高层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国内老牌的大投行来说,不应该2009年全年IPO空单。
2009年,共有111家公司通过IPO上市融资,45家券商保荐机构成为这111家公司IPO的主承销商,共获得48.5亿元的承销收入。
“大的抓不住,小的看不起。”这是目前国泰君安投行面临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连最有资格“抓大”的中金公司,也承销了一单创业板IPO项目,国泰君安主动“放小”,耐人寻味。
上述人士表示,国泰君安曾经是国内投行的一块招牌,其在创新能力、证券销售与定价、研究能力三个方面的领先优势,曾一度占据国内投行霸主地位多年。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君安创造过国内市场的多项第一。如工商银行的A+H同步发行上市;上港集团首例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等。
另外,诸如“派生分立”用于股份公司改制和设立、首次采用社会公开发行与定向配售相结合、国内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国内首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内首只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等,均为国泰君安的佳作。
“最好的时段是在何伟、华一沨掌管投行业务的时候,那时候国内大型IPO项目几乎一个不落。”上述人士说。
而随着华一沨2006年的去职,国泰君安的IPO业务逐渐走下坡路。
证券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06年和2007年国泰君安承销业务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三,2008年国泰君安的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降至第七位。
与此同时,国泰君安的保荐代表人也时常被挖角,其保代人数一度下降到22人,目前保持在40多名。
业内认为,国泰君安的IPO业绩不佳,与人员频繁变动相关。
华一沨走后,接替者喻健在担任一段时间的企业融资总部副总监、总监之后,就出任公司上市办公室主任,现为国泰君安董事会秘书。
此后,刘欣担任投行部总经理一职,刘此前为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总经理。
目前,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公司副总裁庹启斌掌管,庹启斌曾担任君安证券经纪管理部总经理、债券部总经理,国泰君安副总裁兼资产委托管理总部总监。这或许不难理解,目前国泰君安投行业务侧重债券而轻IPO。
除投行人事变动外,高层的变化也很大。
除了副总裁华一沨的离职之外,原副总裁李梅跳槽到银河证券担任副总一职,原主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贾绍君2008年转投西藏证券。
不仅IPO业务的市场份额在减少,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也出现下滑,市场份额从2008年7.18%,下跌到目前的5.48%。
上市之痛
随着兴业证券的即将上市,国泰君安如鲠在喉。
早在2007年,国泰君安便宣布将通过IPO上市,并于2008年2月进入上市辅导期。当时市场一度认为,国泰君安将是继2002年中信证券之后,第二家采取IPO方式上市的大型券商。
但汇金的参股问题,阻碍了国泰君安的A股上市之路。此后,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海通证券、太平洋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以及华泰证券纷纷通过借壳或IPO登陆A股。
特别是同处于上海的海通证券的借壳上市,直逼国泰君安上海“一哥”的江湖地位。目前在上海本地券商中,国泰君安在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等硬指标方面均被海通证券超过。
从规模上比较,国泰君安与兴业证券不是一个等量级。
国泰君安在2009年以115.22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在行业的前列,净利润60.21亿元。而兴业证券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为30.67亿元和11.46亿元。
如今,兴业证券后来居上,其首发上市申请在7月初顺利通过。而国泰君安受制于“一参一控”的限制,一直徘徊在A股大门之外。
当年为解决融资问题引进的中央汇金,而今成为其IPO上市的“绊脚石”。目前,国泰君安的前四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国家电网,分别持有国泰君安股权约23.81%、21.28%、11.15%及5.55%。
同时,中央汇金公司间接控股银河证券、直接控股申银万国,已经不符合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规定。
目前,证监会已将汇金系达标“一参一控”的最后期限延至2013年5月。
在此之前,国泰君安计划国内A股上市,必须解决汇金的持股问题。有消息说,上海政府已经和汇金公司达成换股意向,上海方面将持有的申万股份与汇金公司持有的国泰君安股份进行互换,以解决汇金持股症结。
但目前,双方在股权估值问题上分歧较大,上海方面希望以当时入股时的价格进行股权互换,但汇金公司则希望通过市场方式减持国泰君安股份,这样一来,上海方面的换股成本增加,事情的真正解决为时尚远。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183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