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新基建方面投资必不可少且有巨大需求
6月8日-6月10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登录线上,开展为期3天的云端峰会。
数字化进程加快,科技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催化新金融乘风崛起,5G、AI、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与应用已站在时代浪潮之上,推动金融业的变革与迭代。科技颠覆传统,创新思维重塑经营逻辑,银行、信托、证券、消费金融等都在寻求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行业发展的新势态下,科技将以何种样貌拥抱金融,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数字金融如何抓住机遇,重构行业生态?
6月9日,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京东数字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平安银行网金及财富管理事业部技术总监杨龙,东莞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叶巍,弘康人寿副总经理周宇航,众安保险风控副总裁于洋,神州信息金融战略本部副总裁潘志江,宝付金融合作事业中心总经理陈志祥等一流专家、经营者共同研讨数字金融的新未来。
胡捷:做一个科技时代的金融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 金融的未来:科技解构与数字重构》的演讲。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产生了强大冲击,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解构和重构,破局之道是用数字化手段去重构金融链条。胡捷对当下金融形式做出了判断,当下金融的领域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整个金融的运作形态发生了非常剧烈的革命。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当金融遇上信息技术之后,金融业的子领域就出现了很多创新。胡捷表示,“这些创新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在金融业里面的事情,二是谈金融业里面创新的部分;三是这些创新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所驱动的。”胡捷举例说:比如,金融体系现在有两类账本,一类是传统的商誉型账本,一类是算法型账本。“账本的变化深刻到影响了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业务”。
面对信息科技扑面而来新金融体系,传统的金融业用数字化的思维可以构思出全新的金融产品,从而实现传统金融运作模式中实现不了的效果。胡捷提到,“我们号召大家多少学一点金融,做一个科技时代的金融人。通过金融的学习把握大逻辑、中逻辑、小逻辑,理解金融的本质。”
沈建光:新基建方面投资必不可少且有巨大需求
京东数字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新基建与经济增长”的主题演讲。
沈建光认为新基建对恢复经济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投资呈现负增长,需求恢复较慢,同时,海外的需求恢复更加缓慢,因此,我国出口也受到影响。那么,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沈建光表示,现在最主要的两个政策:一是用消费券刺激消费。二是发力新基建。
沈建光介绍,传统意义上的新基建包括5G、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充电桩等在内的七个领域,而广义的新基建,则可以把全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进行线上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升级。
疫情加速了中国的数字化的转型,新基建在转型过程当中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沈建光认为,5G建设是通讯网络建设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很多新的业态可以生长起来。然而这些新业态的生长需要大规模的新数据中心的建设,新通讯设施的建设,“所以这些方面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巨大的需求。”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根本的趋势。沈建光表示,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直接从消费端影响生产端,然后形成一个新的供应链的模式。“新基建给我们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个非常多的商机。”他说。
沈建光还表示,京东也宣布要大规模增加例如物流、冷链、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建设。
杨龙:2020年主零售转型题是推行开放银行转型
平安银行网金及财富管理事业部技术总监杨龙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零售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主题演讲。
杨龙表示,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敏捷银行阶段、智能银行阶段,以及开放银行阶段。
其中,敏捷转型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运动式的敏捷。上层不变,只是在底层搞敏捷运动,这样是不会有很好的成效的。因为敏捷不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上层观念上的转变。
二是流程式的敏捷。也就是搭建一套所谓的流程框架,但并没有在整个精气神上体现我们整个敏捷思维上的转变。
三是工具式敏捷。只是搞一套工具,把流程固化在工具上。
四是裸奔式的敏捷。就是为了敏捷上线,导致系统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是花瓶式敏捷。也就是只找一个试点的项目,浅尝辄止。我们要强调全员的敏捷转型。
2020年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主题是推行开放银行转型。开放银行关注的是将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平台、场景、流量相结合,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与生态。同时将已经成熟的技术模型、产品输出至第三方金融公司,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
陈英:信托银行是信托公司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东莞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数字化时代的信托升级脉络”的主题演讲。
陈英表示,中国信托业在1979年复业以来40年时间,经历了历次的转型。信托从原来的募集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逐渐的转为以理财为主,给居民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的过程,体现了信托业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变革。而今天,金融科技及数字化影响到信托业的整个发展。
陈英总结了数字科技跟金融机构的四点关系:
第一,数字科技是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的基础。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越来越离不开数字科技的支持。数字科技改变了金融机构管理的方式,提高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这次疫情冲击下,具备远程办公和展业能力的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基本上可以照常运营,这就说明了数字科技是金融机构内部金融管理的基础。
第二,数字科技是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连接。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的普及,客户逐渐习惯了通过手机APP获取金融服务,各大银行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服务渠道。但是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推出APP以线上的渠道跟客户进行连接,还是一个新的尝试。目前连接的方式和服务的能力跟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数字科技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数字科技除了增加金融科技服务的渠道外,也改变了KYC的效率和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服务逐渐互联网化,产生了更多的服务场景,以及暗含着许多金融商业模式,并使其真正落地变成金融创新产品离不开数字科技的力量。
第四,数字科技是构建金融机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前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靠产品、营销,或者是文化来体现的,而现在更多是用数字技术体现。不论是投顾的银行,还是投顾的保险公司,或者是处于投顾的证券公司,甚至是非持牌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的信息科技公司,由于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应用,使得他在自己商业模式的保护和竞争力上有了巨大的优势。
其实,除了理财、资金募集、私募、财富等方面,信托业务非资金、非资产管理类的业务没有被挖掘出来。陈英总结到,没有挖掘的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信息科技的使用比较少,二是,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分工上,信托的分工相对模糊。
陈英表示,信托银行是信托公司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个课题研究中,他定了四个边界:
信托银行不能是商业银行,信托银行要完全区别于商业银行。
信托银行要非常突出地体现出信托的核心功能和核心价值。信托的核心功能是在于信托财产的隔离,信托的核心价值是在于对于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方针。
信托公司整个转型为信托银行,必须要以金融科技或者数字科技作为依托。
基于前三个方案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重新拟定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的业务核心边界以及相对模糊的地带。
叶巍:“消费金融”将迎来四个板块的新机会
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叶巍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数字革命下的家庭金融新生态”主题演讲。
叶巍的演讲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数字、家庭、生态。家庭和生态是与海尔消费金融的主要的定位方向和战略发展方向有关。而关于数字,他认为,疫情使得数字化这个趋势极大地被加速了。政务端、民生端数字化的进展发展非常迅猛。悲观地讲,已经没有所谓的数据安全可言,但是反过来讲,这是数字化革命、数字化进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叶巍认为“消费金融”具备四个板块的新机会:
一是政策环境。在疫情期间,传统的线下消费受到了非常大的抑制,但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反而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比如政策面对消费的刺激,疫情之后全国各地都在发消费券;再比如6.18,跟往常6.18是线上电商的盛宴不同,今年6.18成为线上、线下所有消费领域共同的盛宴。这是在危机中在行业政策方面的一个机会。
二是用户画像。疫情期间金融、信贷行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消费金融公司,还是银行的信用卡部门,这都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是反过来,我们看到的机会是大家对于现金更加重视。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银行可以覆盖大部分高收入人群,因为消费者金融的借贷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家都以“现金为王”,所以,信贷资金可能会成为很多原来不太愿意去借贷透支的人群的新的需求。
三是业务趋势。对于整个行业而言,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的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行业的数字化建设的趋势也都迎来了非常好的布局。
四是消费者金融行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生事物,从第一家北银2010年成立,到现在也不过10个年份。目前正常营业的消费者金融公司差不多24、25家左右。但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已经有3家新的、具有非常强的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并且开始试运营,比如中信、平安和小米。可能未来还会有很多玩家进入到消费者金融领域,这对于消费者金融行业而言,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契机。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判断,数字化是消费者金融领域的一大趋势,数字化趋势下的消费者金融接下来可能会迎来更大的机会。叶巍表示。
周宇航:保险交易是低频的但保险服务应该高频
弘康人寿副总经理周宇航出席会议并参加题为“数字金融新机遇:转型与赋能”云端对话环节。
在数字金融的五大业务中,数字化保险是其中之一。数字金融时代保险如何发挥更大的效用和价值?保险理念及产品服务等如何触达更多人群?
周宇航表示,数字金融时代的保险应该趋向于防灾止损型的保险,是包含了服务的保险。而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根据用户的个体化需要,成为一种服务的支付手段。未来保险比拼的是“更深层次的理解用户”,也就是KYC,如果通过基于用户的大数据率先的了解了用户,帮助保险公司做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保险产品。那么,销售就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一来,我们也解决传统意义上保险服务的低频问题。
周宇航认为,保险交易是低频的,但保险服务不应该是低频的,而是应该是高频的。保险可以推广到养老、养生、住房、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保险来连接用户的需求,构筑一个保险的生态圈,让保险真正成为具有普世意义的一种金融工具。”他说。
而关于数字时代信息化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周宇航表示,数字时代的信息化绝对不是把内部系统改造一下,放到互联网上就行了。我们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严格的安全规则。运用大数据通过大量的客户信息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发现用户对数据的多种需求。“分析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一定会区分信息的颗粒度,一般来讲我们都会在内部进行脱敏,不需要知道用户的具体信息,只需要知道这一类的用户趋势性的需要是什么样的,从而在确保客户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的情况下,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实现一种共赢。”周宇航说。
于洋:精细化风险管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四大关键点
众安保险风控副总裁于洋出席会议并参加题为“数字金融新机遇:转型与赋能”云端对话环节。
于洋表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保险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数字化手段能够更好地提升险企的用户价值。比如,用数字化的方式可以看到客户的满意度、具体活动的指标、转化率、成功率和活跃度等等。“这更像以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保险。”
而关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关键点和风险点”的问题,于洋提出四个关键点:
第一,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整个数字化转型使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风控能力。信贷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是转型的关键之一。
第二,从系统层面,是从以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传统银行IT建设是以银行端业务和流程为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的改革升级;数字化转型后的IT建设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体系。除了整个IT建设以外,还要深入到整个组织结构,创新模式,以及客户洞察等全方位、全局性的角度考虑。
第三,银行是数据化应用最丰富,或者是最全面的一个领域。如何合理整合这些数据是数字化转型中银行的必修课。另外,信息安全也是银行和保险两方面都会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要合理地整合数据,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好地控制信息安全。
潘志江:开放银行使金融服务更好地触达更多人群
神州信息金融战略本部副总裁潘志江出席会议并参加题为“数字金融新机遇:转型与赋能”云端对话环节。
金融服务如何更好地触达更多的人群?潘志江表示,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这两年主要的热点、方向、共识都是开放银行。对银行业来说,通过开放银行这种生态变化,可以接触到无论是从主流场景,还是更多小众途径中的更多的人群。
潘志江用民营银行举例,民营银行没有网点,唯一的经营方法就是互联网。当这些银行没有退路时,反到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民营银行的互联网存款、支付、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可以在短短两三年内达到一家城商行的水平,这也显示出银行的高管层的决心跟整个组织上的变革是很重要的。
陈志祥:数字金融发展超乎想象移动支付趋势不可阻挡
宝付金融合作事业中心总经理陈志祥出席会议并参加题为“数字金融新机遇:转型与赋能”云端对话环节。
陈志祥表示,移动支付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而且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宝付金融也在跟各个银行合作,深入挖掘银行的需求。在完成支付的同时,宝付金融也努力形成行业内的资金的闭环,以便能够让原先企业独自掌握的、不透明的信息,转变为线上可见的、透明的信息,以便加强与银行的共同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特别是融资方面的服务需求。
陈志祥认为,当下移动支付发展非常迅速,在随着5G和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央行已经推出数字货币试点的情况下,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会更广泛。由于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支付需求。所以,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数字金融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陈志祥表示,下一步普惠金融会达到更广泛、更大的覆盖面。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346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