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营养美食季#吃什么预防骨质疏松?
  2.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是缺钙吗?
  3. 国际骨质疏松日是哪一天
  4. 骨密度多少为正常?

#营养美食季#吃什么预防骨质疏松?

这个问题恰好是小编当下格外关注的问题,因此小编已经进入了人生比较尴尬的那个阶段(你懂的),补钙真的是刻不容缓啊,今天就借机和大家好好唠唠吃啥能补钙。喝奶,喝奶,喝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一般液态奶的含钙量约为100毫克/百毫升,而且吸收率也比其他食物高,奶类当然就是钙的最好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毫升或相当的奶制品,就可以提供约300毫克的钙,按照普通成年人每日需要钙800毫克计算,这些奶就可以满足普通成年人每天钙推荐量3/8,所以喝奶补钙简便易行。当然,象小编的特殊人群和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易发人群,每天要求补钙1000毫克,那就要更多地喝奶,每天一斤奶也不为过。别管谁的豆腐,你只管吃。大豆本身含钙就比较多,而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又加入含钙的凝固剂,所以,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的含钙量就很高,150克豆腐含钙量大致与250毫升的牛奶相当,而且豆制品还有一个优势——便宜啊,平民化、接地气,吃它补钙经济实惠。钙补充剂其实不忽悠人。如果很不幸,既喝不来牛奶,又不能天天吃豆腐,那就只能选择服用钙补充剂了,每天600毫克,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必要,尤其是对象小编这样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市场上钙补充剂名目繁多,哪样好呢?从种类讲,碳酸钙是首选,同样是因为它的价格平民化呀,而且安全有效,吸收率也和其他钙补充剂相仿。补钙别忘了补维生素D。小编曾经反复讲解过钙和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好比枪和子弹,钙在身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缺不了维生素D来帮忙,所以补钙必须要补维生素D。补VD的主要途径就是晒太阳,正常人每天需要至少20分钟日照,还要尽量多地裸露皮肤接受日晒才会有效,尤其在这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多晒晒太阳,真能帮你强筋健骨哦。或许你想不到,一些绿叶蔬菜也可以补钙,比如,油菜的含钙量高达108毫克/百克,菠菜也达66毫克/百克,一盘200克的蒜泥油菜,就可以提供216毫克的钙,出乎你的意料吧。另外,象虾皮、芝麻酱等也是含钙较高的食物,但虾皮太咸,芝麻酱太油,指望它们补钙就不太靠谱了。

花匠:迟萍(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王兴国营养师特训班四期班学员营养科普原创作者营养问题家常说)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是缺钙吗?

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流行病”

中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名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经超过2亿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已超过2亿,由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每年有130万~160万人次。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中国至少有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由于患病人数众多,它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中国,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视。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迅猛,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正在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中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名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经超过2亿。

虽然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都不觉得陌生,但能够真正关注并积极预防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发病隐匿、治疗持续时间长是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及低骨量人群众多的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不会感到疼痛难受,往往都是出现骨折后才能引起注意。而且,骨质疏松需要长期治疗,但它的治疗效果不像止疼药、降压药、降糖药那样明显可见,很多人服药一两年以后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只要没出现骨折就认为不需要继续服药了。

因此从骨质疏松的防治来讲,早发现和坚持治疗存在很大问题。

国外统计显示,能够长期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而中国虽然没有相关数据,但结合临床经验判断,中国这一比例不足20%。

髋关节骨折致死率高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众多,但早期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因此它又被人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然而,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骨骼疏松、易碎,则极有可能出现骨折,而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骨质疏松也被医生视作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来自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50岁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约有1人,50岁以上男性每5人中约有1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从35岁起,人体的骨量就开始慢慢流失,这个过程往往相当隐匿,没有明显症状和预警信号。只有当人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后,病人偶然摔倒、跌倒、弯腰捡东西,导致腕部、髋部和脊椎骨折发生时去看医生才得以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袁林指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约有50%的人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发生几率最高。

很多人会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骨折都算不上要命的大病,其实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来自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1年内,患者死于并发症的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另外,由于骨质疏松需要在治疗和护理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一疾病的经济负担也格外沉重。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每年会发生超过200万次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年医疗花费超过190亿美元,疾病负担高于心梗、卒中和乳腺癌。另外,美国20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还会带来高达100亿美元的直接疾病支出,这一数字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费用接近。

2010年中国大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233万例次,为此产生的医疗支出高达94.5亿美元。如果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测算,2030年中国大陆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和医疗支出都会成倍增加,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也会显著增加。

哪些人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防范?

骨质疏松往往会在中老年人、绝经妇女和一些慢病患者身上发生。

总体而言,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后身体雌激素明显下降,此时骨钙流失比例会明显提高。而男性往往是在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更容易出现。

除了性别和年龄这两大风险因素外,有肾脏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都很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和长期服药治疗,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将身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提高。

此外,女性绝经过早、具有家族遗传史、体型瘦小、钙质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饮料或浓茶也都是出现骨质疏松的一些危险因素。

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袁林特别强调,骨质疏松会引发骨折,骨折和长期卧床本身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卧床一周所流失的骨量相当于正常人一年生理性流失的骨量,所以也有一部分骨质疏松是因为骨折或者卧床所导致的骨量快速流失。”

可防可治

虽然骨质疏松症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但它却是可防可治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年轻时积累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越低,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对象。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在这个时期补充足量的钙、强健骨骼,不但可以应对生长发育需要,更可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

而骨质疏松二级预防的对象则针对有相应危险因素、出现骨量减少的人群。3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有意识地防止骨质疏松发生,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流失。

他表示,成年人首先要远离各种有可能对骨骼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做到饮食健康,每天摄入足量蛋白质、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不能过度减肥,不要强调以瘦为美;其次要坚持规律适量的运动并增加日照时间。

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对蛋和奶的摄入较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1000毫克钙,孕妇则要达到1200毫克,而实际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

如果不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那么就要考虑钙剂的补充。夏维波表示,补钙绝不是“老生常谈”,骨质疏松虽然可怕,每日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却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石。

他同时强调,在补钙的同时还要增加日晒时间,阳光可以帮助人体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内钙的吸收,有助于维持适当的血清钙浓度。

至于钙剂的选择,建议选择同时含有维生素D、合成的高浓度碳酸钙制剂,从而帮助人体获得并吸收足量的钙。

国际骨质疏松日是哪一天

国际骨质疏松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这个日子是为了提高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的认知和意识,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营养和运动锻炼,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此外,该日还将有关骨质疏松的知识和防治方法进行宣传和普及,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状的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每年的10月20日对于关心和重视自身健康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骨密度多少为正常?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密度值为1228(g/cm2);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2)。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FO)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大会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HO代谢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对12个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险因素。该研究纳入12个人群研究中的3万9千人,共观察了约17万人年。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对每个研究人群中BMD对骨折发生危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系数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预测指标。在65岁年龄组中,BMD值每降低1个标准差(SD),男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这种作用呈年龄依赖性,50岁的危险梯度显著高于80岁。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梯度均低于髋部骨折,BMD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65岁年龄组中,BMD每降低1个SD,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增加1.41倍(1.33--1.51)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对于髋部骨折,骨折与测量BMD间隔时间延长,BMD的预测价值减小,但没有显著性。BMD值越低,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各种类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个SD时的危险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个SD时危险比是1.73(1.59--1.89)。对于髋部骨折,BMD的预测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认为,由于所选的临床研究是国际性的,因此,该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分析结果表明,BMD可以用于易感病例的筛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年龄对BMD骨折预测价值的影响。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3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基金支出范围(基金支出范围包括)
下一篇: 基金举报 基金举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