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记迅投资的一些知识点,和迅晟国际投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迅晟国际是干嘛的国企对外投资收益如何?迅晟国际是干嘛的讯晟国际是一家正规的科技公司,提供专业的科技服务,其业务范围涵盖了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技术支持等。
国企对外投资收益如何?财政部发布"国企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市场相信短期内将一定程度影响国企对外投资的进程,企业对外投资进度或受影响
大公网8月3日讯(记者倪巍晨)国家财政部关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有些项目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不强,投资回报率偏低等问题,因而发布《国企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要求国企境外投资事前决策须考虑财务可行性,规范境外投资事中运营财务管理、加强境外投资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绩效评价机制等。《办法》还明确表示,对连续三年累计亏损金额较大,或当年发生严重亏损等重大风险事件的境外投资企业(项目),进行实地监督检查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监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财政部指出,部分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事前决策随意,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二是事中管理薄弱,财务风险管控不力。三是事后监管缺位,对有关决策和执行主体约束不力。据此,《办法》对境外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实现了全程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海外投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境外投效益,提升国有资本服务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能力。
杜绝粗放式投资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超FDI,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现象。他举例说,如部分企业对外投资未遵循产业指引政策,对外投资因缺乏总体规划而出现企业间不合理的竞争,从而引致投资效益不佳、金额过大等,"这些都有损中国对外投资的形象"。他强调,国家希望国企能通过对外投资,降低成本、收获新技术,亦希望更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因此有必要在原有粗放式管理基础上,对国企对外投资予以规范,促使企业遵守国家现有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在符合外汇管理政策背景下审慎投资。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近年国企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速,企业资金流出意愿较强,其中有部分企业通过"境内举债"方式开展对外投资;此外,部分国企资金在境外仍继续粗放式投资的老路。从《办法》内容看,很大程度是为了防范国企境外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办法》所指的境外投资,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中国以外通过新设、并购、合营、参股及其他方式,取得企业法人和非法人项目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透过"明晰境外投资财务管理职责"、"构建境外投资事前决策合理机制"、"规范境外投资事中运营财务管理"、"加强境外投资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绩效评价机制"等五大方面规范国企对外投资。投资方要在境外法律允许的治理框架内,对境外投资企业(项目)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管理。重大财务事项包括合并、分立、终止、清算、资本变更、重大融资,对外投资、对外担保、重大资产处置、重大资产损失、利润分配、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等高风险业务,重大税务事项等。
符"一带一路"倡议需要
《办法》本月正式施行。李慧勇认为,随着规范措施的出台,国企对外投资将进入理性投资期。他相信,未来国家对能打通产业链,能服务当地市场,且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对外投资,仍将持支持态度,但对高风险,且超出企业管控及业务范围的对外投资将慎之又慎。刘学智坦言,《办法》出台短期内将一定程度影响国企对外投资的进程,企业对外投资进度或受影响。中长期内,国企对外投资效率将不断增强,企业在对外投资问题上也将更趋合理、谨慎,这对国有资产配置,及未来发展战略将起到导向性作用。
决策不科学致投资失利
【记者李寅舟】就《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调研发现,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可行性论证和财务风险预判重视不足,事前决策不科学、不履行必要程序是造成投资失利的重要原因。《办法》亦表示将对失利的境外投资追责,而回顾近来较典型的大型国企投资失利,决策者们往往可藉口"集体决策"而甩拖责任,最后埋单的还是纳税人的口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杰此前表示,对于境外投资,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海外维权成功的先例,而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专家顾问吴东华指出,中国企业在矿产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海外投资,70%是失败的。
审计署日前发布了抽查的20户中央企业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经"集体决策"所作的103.27亿元海外电力收购项目,至今经营仍亏损;中国中化集团公司2007年至2011年投资的四个境外项目,亦累计亏损36.21亿元;中国五矿集团的93.04亿元境外收购同样亏损。
然而,有国企负责海外并购的高管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项目的投资可能不一定非得用经济效益来衡量",项目所处位置和项目性质都是考虑因素,如响应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当前经济效益是亏损的,但是长远来看是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
汽车业对外投资"民进国退"
【记者李永青】德勤中国发布的《2017汽车行业对外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合计69宗,投资总额达62亿美元。尽管投资宗数创近四年新高,但投资额则较2015年呈大幅度下滑,2015年对外投资交易总额超过120亿美元,约为2016年的两倍。德勤分析指出,从2016年的投资趋势看,汽车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境并购将以战略驱动为主,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指引下,技术创新和进步将成为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报告指出,2016年综合考虑国企投资步伐放缓、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更趋严谨、东道国审查力度加大,及资金外流管控增强等各种因素,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大幅放缓,全年交易数量仅18宗,涉及金额约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规模下滑至三年新低的原因为重量级并购交易锐减,实际上,平均交易规模较去年仍有所增长,半数交易的投资额超过一亿美元,这很大程度源于多数标的的企业来自前瞻性技术领域,且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强劲,溢价率较高。
研究显示,汽车电子目前是汽车零部件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毛利率高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车联网、汽车安全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德勤预计,未来收购海外汽车电子领域企业的交易案例将大幅攀升。
报告又指出,"民进国退"也是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趋势的另一亮点。自2013年以来,中国汽车与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前十大交易中便有八宗由国企主导,但2016年全年由国企进行的并购交易则只有三宗,大型国有零部件企业的收购步伐更明显放缓。
相较国有企业,民企海外并购的热情反丝毫无减。2016年,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跨境并购交易有15宗,占交易总额的八成以上。其中,均胜电子收购美国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KeySafetySystems的交易金额更高达14.4亿美元,是自2013年以来规模第三大的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专案,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民营零部件企业进行最大金额的并购专案。
欧美成并购目标市场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财务咨询领导合伙人虞正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在选择并购标的时,更注重目标公司的先进技术、行业地位和发展潜力,而欧美国家的成熟市场则具备中国企业渴求的技术实力、管理经验和渠道资源。
2016年,西欧和北美依旧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厂商进行海外并购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仅美国和德国两地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已占总交易数量的六成,交易金额占比更高达九成。美国和西欧地区逐渐成为整车厂海外研发中心的集中地,此外,研发重心亦从造型设计和底盘技术,逐渐转向着眼于自动驾驶、车联网、电动汽车等趋势性技术。在过去一年,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出现了外延式发展趋势,企业增加了横向并购,并加大对新兴战略行业的投资力度。
外汇局支持合规内保外贷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表示,目前并未针对媒体报道中的几家企业开展内保外贷业务调查,相关报道情况不实。外汇局重申,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开展真实合规的内保外贷业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外汇管理正在对安邦、海航、万达、复星和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境外收购涉及的"内保外贷"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涉及有关公司境外并购的内保外贷业务是否存在虚假信息、虚增资产价值等,但检查并不意味上述公司一定存在任何违规行为。外汇局在官方微博上澄清,外汇局积极支持包括银行和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开展真实合规的内保外贷业务。
外汇局又表示,将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内保外贷业务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严厉打击虚假担保和恶意担保等违规行为,促进内保外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关于记迅投资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494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