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次贷危机再度袭来? 朱宁教授分享美国印象
美次贷危机再度袭来? 朱宁教授分享美国印象 MBAChina 【MBAChina网讯】6月16日,《国际金融报》刊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的采访报道,对于美次贷危机再度袭来?朱宁教授分享了近期在美出差的体会。
美次贷危机再度袭来?
房地产次贷危机的余波未平,“车贷版”次贷又风生水起。华尔街金融精英和银行家们几乎发挥了他们全部的想象力,继续开发出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来创造各种途径为没有偿付能力的人提供车贷。汽车*市场风险是否会引发美国第二次次贷危机,对此媒体和专家各执一词
刚从美国出差归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有些疲倦。对于“美国第二轮次贷危机卷土重来”的说法,他不置可否。以他在美国生活、工作的感受,汽车*自2013年下半年起强势来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违约,但就此判断出现第二轮次贷危机缺乏支撑”。
可是,就像朱宁在新书《投资者的敌人》中描述的:雷曼破产是一个星期一,星期天的时候,我们全家还在新搬进的公寓里开了一个盛大的乔迁派对,当时在场的众多雷曼兄弟的“老同事”,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第二天公司就倒闭了。
“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朱宁说,“很多泡沫都伴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而诞生,而媒体传播往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美国汽车行业是否会诱发第二轮次贷危机呢?
夸大其词?
关于“美国第二轮次贷危机卷土重来”的说法,源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
报道说:“近几个月来,次级*悄然以惊人的强势姿态回归,这一次它们与房地产无关,而是涉及美国人的另一个激情——汽车。有人揣测,此番次贷风潮离造成新一轮伤害还有多久?届时,受害者将不止于天真的消费者,投资人也无法幸免。”
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10年大部分时间里,汽车相关债务只有少量增长。2010年,未偿汽车*总额为7000亿美元。然而仅过去3年,这一数值就上涨了1/4,带动汽车销量猛增,令通用汽车等公司获利。
这股上涨态势令人侧目,因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其他形式的消费信贷仍处低迷。比如,信用卡未偿*近期一直在10年最低位徘徊,且根据上周发布数据显示,2月信用卡未偿*减少了24.2亿美元,跌幅之大超出预期。
但汽车*与学生*在同月都大幅上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额跃升的同时,*质量急剧恶化。5年前,次级*勉强达到总*额的1/10,如今已占到1/3。通用汽车销量中,次级*提供资金的比例相当高。与此同时,如今1/10的新增*流向所谓的“超次级”,即此前几乎没机会获得*的消费者也获得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此轮次贷繁荣正造成伤害。”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谈佳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注意到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的汽车*规模增加180亿美元,总量达到8630亿美元。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出美国整体经济步入复苏通道,就业数据的好转推动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谈佳隆认为:“2008年出现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住房*市场的过度证券化,大量无力偿还*的房屋被抛向市场,房屋价格下跌,使得与此相关的证券化产品价格大跌,进而向大量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病毒式传播、恶性循环。因此,判断汽车*市场风险的关键是看美国一手车和二手车价格是否出现大幅度下滑,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事实上,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价格已经相当市场化了。和2008年美国房屋市场本质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日用消费品的汽车价格并不存在泡沫,从而也不存在泡沫破灭后汽车价格下滑的风险,无法传导到*机构及其他证券化产品市场,即便出现大面积违约也会在金融机构内消化,而不会向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传递。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余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汽车*或信用卡*违约率上升,并不会引发美国再次出现‘次贷危机’。汽车*违约率约为1%,从历史标准看,仍处于低位。此外,汽车*的规模与住房*不可同日而语。一般来说,一辆汽车的价格在5万美元左右,而一套房子的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其*规模可能也只有后者的1/10。”
“且不论汽车*违约是否会大幅提升,即便出现大规模违约,也不会对美国的宏观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余方分析,“所谓的‘第二轮次贷危机’更多的是媒体的炒作,夸大其词。”
不过,真正让市场担忧的是,在这一轮次贷繁荣的过程中,精明的私人股本公司和对冲基金也加入了竞争,在过去3年,支持一大批新的汽车信贷公司。
这些公司以种种创造性方式将*推向消费者,迄今这是一个非常赚钱的游戏:消费者可能要为次级*支付近20%的利息,但得益于投资者的旺盛需求,信贷公司的资金成本可低到2%。
信用评级机构开始感到不安。华尔街一些最聪明的玩家正悄悄抽资离场。有些金融家已然确信一场信贷紧缩正在逼近,以至于他们开始暗中做空通用汽车等汽车板块股票,担心汽车销售将受*紧缩的打击。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今年美国股市汽车公司股票下滑如此剧烈,超出近期难堪的通用汽车点火开关故障丑闻所能解释的跌幅。
记者从一位美国投资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美国汽车行业联盟组织正在加紧向国会施压,要求国会本月批准总额高达500亿美元的低息政府*,以帮助汽车行业摆脱困境并扩大节能型汽车的生产规模。”
此前,美国国会曾在一项能源议案中批准,向汽车制造业提供250亿美元*,以扶持节能型和清洁能源汽车产业。但受次贷危机冲击,美国信贷市场持续紧缩以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被标普等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影响,处境艰难的美国汽车制造商要求把*总额增加至500亿美元,分3年发放。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汽车行业联盟组织申请的政府*利率在4%-5%之间,将用于帮助汽车制造商改建工厂和更新设备,以扩大节能型汽车生产规模。如果这项*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外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可以申请获得该项*。
“大规模生产背后确实有一些风险。”在该负责人看来,“比起个人汽车消费*,汽车制造商的这些*风险更高。”
还看经济
“比起汽车*,市场更关心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QE)。”朱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那么,美国经济持续好转是否会让美联储提前退出量化宽松?
“美国退出QE取决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水平,尤其是失业率的变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降低美国国内货币供给,提升美国债券收益率,导致美元升值,进而提高美元资产吸引力,国际资本将重新流入美国。目前,美联储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但是否能够平稳退出还有待检验。”
余方也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美联储有自己的计划,他们会按部就班地退出量化宽松。不过,从宏观经济和市场层面出发,下半年,退出的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毕竟,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美联储在判断是否退出QE时,主要参考依据是通胀率。”谈佳隆分析,近期美联储官员提及,有证据认为美国通货膨胀正在朝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因此,未来几个月美国通胀率如果触及2%,退出QE的措施会如影随形,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回收实现稳定通货膨胀的目标。
在谈佳隆看来:“QE何时退出、退出的节奏、退出的规模对于美联储来说,都是一件走钢丝的事。如果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确认步入上升通道、失业率又不断走低,将有助于美联储及早布局QE退出事宜。”
美联储理事、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给出了官方回应:“只有美国经济出现剧烈变化,才会暂停或逆转退出QE步伐。”
6月19日,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预期将缩减100亿美元购债规模,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就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走到“尽头”之际,欧洲央行开启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被市场称作“欧洲版QE”。
继两次下调利率后,欧洲央行推出了总额为4890亿欧元的“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根据官方声明,欧洲央行向成员国银行提供期限3年的长期再融资,3年期借款利率为1%,分别在今年12月21日和明年2月进行。
该计划看起来很诱人,但市场看法存在分歧。持乐观态度的高盛认为,欧洲央行的放贷额十分巨大,相当于欧洲银行2012年第一季度到期债务的165%,2012年全年到期债务的63%。在明年2月28日类似注资计划完成后,欧洲银行可按期偿还所有2012年甚至2013年到期的债券。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首席欧洲经济学家雅奎斯·克罗克斯(Jacques Cailloux)表示,LTRO出台后,银行系统发生类似雷曼兄弟倒闭的风险几乎可以避免。
“欧洲经济情况要比美国经济差很多,有其特殊的原因。”谈佳隆告诉记者,“美国次贷危机是因为其金融衍生品开发过度了,当去杠杆完成之后,美国经济比较容易走出底部。相比之下,欧洲情况要严重得多。欧洲经济无法增长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欧洲二战后婴儿潮人口已经进入退休期,这些人群的消费能力将降低;欧洲选举制度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形成,使得在劳动力市场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谈佳隆认为:“欧洲央行推出此政策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进一步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提升欧洲经济,但欧洲版QE能否奏效要看资金是否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如果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资金很可能向全世界进行扩散,特别是会支撑新兴经济体因美国QE退出资金出现的真空。”
“欧洲版QE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有限。”余方在采访中强调,“欧洲的量化宽松可能会促使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不利于中国对欧洲出口,但有利于中国向欧洲对外直接投资(ODI),更为低廉地购买欧洲资产。相比美联储的QE,欧洲版QE无论是规模和影响力都小很多。毕竟,我们仍以美元资产为主。”
谈佳隆则指出:“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兑美元贬值的空间,而短时间内出现的贬值其实有利于推动中国出口,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更多产经资讯推荐:
《拱墅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成立仪式在杭举行》
《严弘教授:互联网金融是小贷公司的补充发展》
《朱蕾教授:我为何不看好阿里赴美上市》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emba/embacjzx/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578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