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成居民最关注问题六成民众对明年预期乐观

物价成居民最关注问题 六成民众对明年预期乐观

物价成居民最关注问题 六成民众对明年预期乐观 更新时间:2010-12-20 8:22:15   物价成当前城市居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普遍对明年生活保持乐观预期

中国经济在保持强劲增势的同时,也在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下,出现了物价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隐忧。

本周,《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民意研究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进行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观念调查”结果显示,物价已成当前城市居民关注度最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及率高达70.1%。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居民关注度中,房价和食品安全紧随物价,分别为53.8%和26.2%。而其他社会热点关注度依次为就医难、看病贵22.9%,社会保障17.5%,就业问题15.9%,收入分配问题15.1%,子女教育问题12.4%,城市交通问题7.5%,社会治安问题6.9%。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哈尔滨、石家庄、青岛、鞍山、大同、天水、襄阳、遵义等14个城市,于12月初起对3612名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进行了面对面访问。

物价、房价、食品安全位列三甲

“米、面、油都在涨,最近菜价虽有所下降,但生活成本还是增加了”,12月14日,家住北京市大兴区黄村丽园小区的张阿姨向本刊记者说出了她的切身感受,“每天多支出几块钱,一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对物价上涨感受较深的居民不在少数。而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物价已成为当前最受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及率高达70.1%,比去年增加34.4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1%,其中,食品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1.7%,均创近两年来价格涨幅最高值。

“因物价持续上涨,城市居民人均支出明显增加,尤其是食品支出增长最快,按照同等消费水平估算,今年人均食品月支出花费较去年同期高出百元左右。”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高级统计师周江认为,“因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比中高收入家庭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影响更大。”

排在城市居民关注度第二位的是房价。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房价关注度达53.8%,较2009年的35.2%大幅提升18.6个百分点。

尽管今年下半年中央政府继续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房价调控措施,但9、10、11三个月房价却仍连续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虽有所放缓,但房价仍在高位运行。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示,住房问题事关居民自身基本生活,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在居民关注度中,食品安全排名第三位。“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城市居民紧随物价、房价之后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夸张地说食品安全关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绍荣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纵观前几年美兰德公司进行的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系列调查数据,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处于四五位,今年是首次进入前三位。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少数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及监管部门失察失管是两大主因。”李绍荣说,“食品安全涉及公众生命健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半数居民采取措施应对涨价

12月15日,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搜索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今年10月以后,物价搜索指数持续走高,从之前日均10万次左右,一路飙升至20万次以上。物价上涨成为了2010年民生领域的一大搜索热门词。

李绍荣认为,物价对普通居民的冲击更为直接。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九成以上居民不同程度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其中33.3%的受访者表示“感受到很大压力”。

在李绍荣看来,中低收入人群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本次调查显示,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人群中,有93.3%的人表示不同程度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带来压力;在个人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为92.7%;而在收入达到每月3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人群中,则降至84.3%。

“食品价格上涨,是居民对物价上涨感知的首要压力源。”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分析师田兆斌分析认为。而在调查过程中,高达86.8%的受访者也表示“粮食、肉蛋水产品及蔬果”等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对生活影响最大。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此外,居住价格的上涨也让相当一部分居民感受到了压力,所占比例为30.3%,居第三位。

面对物价上涨压力,大多数居民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调查显示,有55.7%的受访者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对此持被动承受态度的人占44.3%。在居民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中,“减少开支”占比最高,为68.7%;其次是“理财增收”,占比19.0%。

调查还表明,69.9%的被访者明确预计今后半年内物价总体上仍将上涨。但其中只有13.8%的人认为将“继续快速上涨”,这一比例与2008年初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并且主要是低收入人群;56.1%的人则认为将“会缓慢上涨”。

而预计今后半年内物价总体上将“趋于稳定”和“有所回落”的人则占23.5%。“这部分主要是中高收入人群,他们对政府宏观调控更有信心。”田兆斌分析认为。

公众期待房价调控再发力

从本刊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近两年房价过高、增长过快,增大了城市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并引起了公众的普遍不满。

针对目前的住房价格水平,本次调查显示,有68.5%的居民认为“太高了,无法接受”,另有25.1%的人表示“偏高”。而认为目前房价“合适”或“偏低”的人合计仅占4.7%。

对于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有24.2%的被访者认为是“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分依赖”,38.6%的人认为是“炒房客投资炒作”,27.1%的人认为是“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三者合计占了90%。

今年的宏观调控已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调控房价。但不断上涨的房价却令政策执行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屡遭诟病。在本次调查中,有51.5%的被访者表示“目前的调控政策作用不大,需继续加大调控力度”。

“房价调控效果甚微,地方政府、投资客、开发商对房价持续走高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帆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下一步应更严格地执行所出台的政策。尤其要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

杨帆认为,下一步可以更多地采用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比如,征收不动产税等,以此遏制投机性炒房。

调查显示,共有91.8%的居民不同程度认为有必要出台新的、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其中有42.7%的人认为“很有必要”。调查还表明,目前有现实购房需求的居民占65.7%,无购房需求的占34.3%。在居民各种购房需求中,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刚性需求占37.6%,改善性居住需求占47.9%,投资需求占14.4%。

“高房价不仅抑制了居民购房需求”,在杨帆看来,这也直接降低中等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并把过剩资本甚至产业资本吸收到投机资本里,将会影响内需启动和技术进步。

在目前房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下,调查中有超过八成的购房需求被暂时抑制。81.4%的被访者表示虽有购房需求,但近期“不会”买房。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高房价对各种购房需求的抑制作用均较为明显。其中,有88.5%的刚性需求被暂时抑制,占比最高;其次是改善性购房需求,被暂时抑制比例为81.2%;投资性购房需求被抑制比例为62.6%,也是比较高。

据了解,多轮房价调控效果甚微,已影响到居民对政府调控房价的信心。本次调查显示,对未来房价走势,有45.8%的居民看“涨”,23.8%的人认为“基本持平”,10.1%的人表示会“波动”,看“跌”的只有11.5%。

看病难、看病贵仍是“老病根”

在本次调查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受到城市居民较高关注,排第四位。对此,有26.9%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严重”,另有49.2%的人表示“比较严重”,二者合计占了76.1%。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看病难”归根结底就是“看病贵”。本次调查显示,居民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药品贵”,二是“诊疗费用高”,居民对此认同率均在70%以上,且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方面。

而就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表明,居民首先认为是“个人负担比例过高”,调查中有57.6%的人提及;其次是“公立医院追求盈利”,提及率也接近五成;第三是“以药养医”,提及率为45.5%。居民对这三点的认同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方面,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因。

本次调查显示,有76.3%被访者认为“降低医药费用”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药品贵”、“诊疗费用高”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最集中表现。所以,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应想方设法“降低医药费用”。另外,也有居民希望医院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来解决此问题,所占比例为42.2%;认为应“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比例为38.5%,居第三位。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居民对‘降低医药费用’的认同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措施,说明只有医药费用有了明显下降,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意见才能减少。”李绍荣分析认为,“医改要找到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结合点,这一点最为关键。”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引热议

近年来,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中国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差异,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严重现象。本次调查结果,也从另外角度证实了这点。

在这方面,近六成居民认为当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本次调查显示,有12.4%的被访者认为当前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公平”,认为“不太公平”的占44.8%,二者合计占了57.2%。

尤其要指出的是,目前择校费问题已严重影响居民对教育公平性评价。调查过程中,当问及“现在教育不公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有67.6%的被访者将其归结为“择校导致的高收费问题”,这一比例高出排在第二位的“教育设施不均衡”近30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居民对教育公平性评价的首要方面。

同时,择校费已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水平。调查显示,近五年来,在有适龄孩子的家庭中,有32.0%的家庭为了孩子上个心仪的学校而交了所谓的“赞助费”,平均每个家庭的择校费支出为2.04万元。

在调查中,还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而变得“心焦力促”,甚至有些受访者表示“不得不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影响了正常生活水平。

那么,对于目前愈演愈烈的择校费问题,居民持何种看法呢?本次调查发现,有67.7%的受访者认为“应禁止学校收择校费”,另有20.7%的人表示“应规定择校费上限”,只有8.6%的居民表示“择校费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居民幸福指数有所下降

本次调查,其中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结果显示,2010年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为70.0,较2009年同期调查结果76.7下降了6.7个点。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在李炜看来,主要包括: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等。

本次调查发现,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与居民幸福感有较高的关联性,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依次排在前三位。受访者认为,要增加个人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标是要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对此认同率为56.6%;其次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认同率为41.6%,和睦的家庭关系排在第三位,认同率为40.0%。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多位受访专家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其一,女性居民幸福感评价高于男性。女性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为76.5,明显高于男性的63.6。从影响因素方面看,家庭、婚姻关系对女性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较男性更大。

其二,“80后”幸福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在20至30岁的“80后”的幸福指数为72.9,高于“70后”的70.2,同时也高于“60后”以上年龄的被访者。目前房价对“80后”幸福感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调查中有19.3%的“80后”认为当前房价影响了自己幸福感评价,这一比例分别比“70后”、“60后”、“50后”高出3.3、5.7和7.3个百分点。

其三,中等文化程度者幸福指数最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受访者的幸福指数为64.6,低于初等文化程度受访者的71.5和高等文化程度受访者的73.9.

其四,无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指数偏低。本次调查发现,无业人员的幸福指数为55.2,在各人群中最低;劳务人员的幸福指数为64.7,位列倒数第二位。相比之下,家庭主妇的幸福指数最高,达到82.0;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次之,为78.6.

其五,中等收入人群幸福指数相对较低。本次调查显示,个人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人群的幸福指数为69.1,低于较低收入的69.6和较高收入的71.8.

其六,大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较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居民幸福指数为69.8,低于中小城市居民的71.3.

其七,中部地区居民生活更幸福。生活在中部地区的居民幸福指数为72.9,高于东部地区居民的70.7和西部地区的66.0.

从具体城市来看,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青岛、西安两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最高,均为81.0。而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最低,分居倒数第一和第二位。

在李炜看来,大城市幸福指数低,是与大城市房价过高、交通拥堵以及生活和就业压力过大有关。

对2011年保持乐观预期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对明年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是否有信心”时,有14.0%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有51.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二者合计占了65.4%。

从总体来看,居民对明年个人收入变化看法、个人消费变化预期普遍乐观。调查结果表明,合计有95.8%的被访者预计明年的个人收入不会减少,其中,47.7%的人认为还可能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幅度平均在两成左右。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合计有92.8%的被访者预计明年的个人消费支出不会减少,其中46.6%的人认为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平均在18%左右。

相关文章:

祝宝良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管货币保经济二三线城市房价逼近一线城市创业者该去何处安家祝宝良:中国经济通货膨胀是中长期问题2010收官在即加息还会不会来?治理通胀:十二五开局第一战天津九项措施保供应稳物价亚夫:2010年中国经济两点遗憾11月全国楼市再度量价齐涨可能引发第三轮调控急盼“防通胀”政策突破“两难”周小川:加息是两难选择

bitget最新app下载

bitget官方下载

bitget下载安卓版

bitget交易平台官网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601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物价就业投资你关心的问题今天都有回应
下一篇: 物价调控两难期待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