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进退:工业还是旅游?
海南进退:工业还是旅游? 更新时间:2010-3-8 0:07:33 王佳
发展工业还是旅游业?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
这是一个一直纠结于中国最南方的岛屿――海南的历任政府主事者的心头问。“海南工业力量弱小,工业上不来,财政收入就跟不上。真正对全国有贡献的还得是海南的旅游和服务业。”2004年企业家转型的现任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直言。
“海南这么多年发展中逃不过的,就是工业短板和旅游岛的矛盾。海南比较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比例也很小,所以这个地方要想办法,想来想去都是得在工业上想办法。” 中国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迟被业界认为是最了解海南的经济学家。
这座岛屿,不论从当年的“海南汽车”事件到房地产泡沫破灭,痛苦一直相伴其发展。其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得多年的发展始终让外界看不清方向。但这道选择题21年后有了答案。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为海南发展指明出路。
卫留成感慨,建省20年来,海南历届省委对海南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苦苦的探索,“但只有国际旅游岛这个概念,以‘保护好环境,发展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是符合海南实际的路子。”
“国际旅游岛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把发展定位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之前海南的发展定位折腾过太多次了。”迟福林评价说。
但人们还是有疑问,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它真能带领海南走出痛苦,促海南第三次腾飞吗?
摇摆不定的产业战略
与后来繁荣的深圳相比,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还能记起海南也是中国的经济特区。这个1988年建省的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曾号称海南经济大特区。但遗憾的是,海南的发展战略一度很不清晰,使得其经济发展长期低迷,远远落在其他经济特区后面。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关于“什么是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就有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则是在工业、农业、贸易、旅游和生态等不同的发展方向。在现任书记卫留成前,从1990年7月第一任省委书记许士杰被免,到这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换了7名省委书记,平均两年多一任。 “农业派”、“旅游派”、“工业派”、“贸易派”等派别纷纷登场。而海南的GDP则不断大起大落。
1992年,房地产泡沫使得海南经济一蹶不振。一夜过后,800亿元套牢的金融资金和800多万平方米闲置的商品房,以及上千万平方米的半拉子烂尾楼,使得海南从经济特区迅速沦为一个经济滑坡省。最差时,GDP最大降幅达36个百分点,GDP增速一度落后于西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不得已,海南省被迫重新调整了产业发展战略,1995年,时任海南省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阮崇武酝酿提出建设“一省两地”的战略新思路,即中国沿海的新兴工业省和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中国海岛旅游胜地。并降低了海南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之后,在“一省两地”基础上加进了“海洋产业”,明确提出把海洋产业作为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洋浦开发区也开始重新启动。
“海南的发展不能单独靠某一个方面,不是说工业是龙头或者农业是龙头或者旅游是龙头,谁也不是头,大家都是头。” 阮崇武曾表明。“其核心就是保护环境,不能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不能五小工业遍地开花。”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认为。
最终,一省两地通过了人大的决议。但要不要建设新兴工业省,怎样建设新兴工业省,如何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仍是争论焦点。阮崇武晚年曾对媒体透露,那次决议中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海南再穷再难都要发展现代工业。至此,海南的经济也从1998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卫留成抉择:重化工领衔
卫留成的到来,使得一省两地的决议得以继续深入。2003年10月,卫留成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转任海南省省委副书记,次年2月当选为海南省省长。那年卫留成在两会上心情复杂,当年海南面临的现实是:全省生产总值的盘子太小,只有698.30亿元,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更小,只有60亿元。但这一数字已经是创下了1994年以来最好的纪录。工业出身的卫留成的到来,自然使人们开始企盼其加重海南工业短板的发展。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是卫上任后主推的思路。当年,卫留成为海南带来了洋浦800万吨石化项目,海南人称他为“工业省长”。陆续,海南省吸引了中石化、中海油、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南方电网等公司,引入了800万吨炼油、东方1-1气田、80万吨化肥、60万吨甲醇、100万吨纸浆等大型项目。其中总投资116亿元的海南炼化项目2006年9月28日正式投产,每年将实现3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给海南贡献税收20多亿元。
卫留成的大举措也被称为“重化工战略”。“地方要增加财政收入,干部要有政绩,那工业来得最快。”迟福林说。
但由于威胁到海南的生态环境而招致众多的质疑。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文化委员会理事长杨子云即公开认为:“金光纸业开工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是长远的。一个生态岛,发展这样的项目,是不适宜的。”迟福林也持有同样看法,“现在洋浦要建的造纸厂很多土地要被占用,对土地损坏太大。对外说工厂的造纸排污问题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而这些年也有媒体报道,海口的不少河流如今污染严重,专家表示这与重化工战略有很大关系。
但卫留成认为:海南不是不能搞工业,只要拿出保护生态与发展工业的最佳方案,而且加强管理。他给海南工业的方向定位是,“鼓励大公司进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印象深刻,卫留成经常向身边人提起新加坡的例子。旅游城市新加坡就并不避及搞重化工业,进而就把重化工业转到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一些地方。它集中在一个区域搞工业,污染有,却很少。“对一个省来说,不发展一点工业,它的财政就没有办法。城市化也是工业化带动的。农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第二产业的带动。”卫说。
为避免污染,卫留成的思路是集中一个区域,合理布局。这个地方就是洋浦、西部林海形成重化工项目带。“海南未来不适合大面积搞重化工,只能进入洋浦,因为洋浦它那儿有深水港。”在这个前提下,海南将工业布局集中在西部,而中部山区和东部旅游区不准布置工业。
迟福林认为,海南这些年工业的进退取决于其中的权衡,取决于政府是从富民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增加财政收入看问题。他认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更能拉动就业,千家万户都可以做,同时也是海南的优势资源的开发。因此,选择“创收”还是选择“让富于民”,主事者要政绩还是要民生?这是这么多年来海南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两难。
国际旅游岛:高调回归
2007年,各种工业形态以海口为原点,沿着海南西部海岸线一路从北向南分布开去的“大西海岸”战略实施。这一年,海南省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实现跳跃式增长。
面对大跨步工业发展的质疑,卫留成曾表明心思,他在海南搞工业的前提有三条:第一,海南的工业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第二,严格限定工业项目及工业区域,海南的工业发展重点是符合海南实际的几个重点工业项目,区域也是限于“西部工业走廊”,决不搞工业的遍地开花;第三,海南的目标不是一个“工业大省”,而是要发展好的项目,支持本地的资源加工业及其他服务业。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只是时机不到。
据李柏青回忆,2005年三亚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旅游专业城市,三亚当时提出要实行旅游国际化,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主要设想是三亚想建一个旅游试验区,在政策上更“特”一些。随后,三亚开始酝酿启动旅游国际化战略。
2006年,海南省提请国家旅游局,希望建设一个全省范围内的旅游试验区。但省委书记卫留成表示,三亚提出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省委认为不错,但在三亚一个地方建太小了,要建就在全省建。
于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被提出。2007年4月,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2007年6月,中央组织多个部门赴琼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调研。中国发展改革研究院专门为中央部委的这次调研重新制作了一份《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方案建议。这份方案将国际旅游岛的内涵总结成9个字:“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
海南弱化工业,定位回归到国际旅游岛,李柏青认为,这是发挥了海南资源环境的比较优势。整个市场需求量的增大,2007年旅游业入世全线开放等因素都是其主要原因。
在国务院给海南省政府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批复中,明确表明:海南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保护好环境,发展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国际旅游岛以旅游先行自然是应有之义。但批复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没有把旅游收入作为主要来源。具体要求是,旅游所占海南GDP比重要求5年以后达到8%,10年以后达到20%。另外文件和旅游相关服务业比重要求很高。
迟福林分析:“美国的佛罗里达作为美国现在经济总量第四大州,金融保险、教育医疗都很发达。未来的海南可能在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医疗产业和电信产业这些方面,包括工业上的新能源产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这就是国际旅游岛所引导的,要没有国际旅游岛你的教育医疗、金融保险也很难做起来。”
但目前旅游服务业占比不强,高效农业与新型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海南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仍让各界担心。但不论如何,工业主导海南已成过去时。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61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