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统筹城乡一盘棋 破解三农有新招
李后强:统筹城乡一盘棋 破解三农有新招 更新时间:2010-2-2 1:36:28 李后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连续第七次锁定“三农”,但相对前六次一号文件,今年的主题比较综合,涉及五个方面,27条,共1.14万字,政策力度加大,实施领域扩宽。基本思路是“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最大亮点是把城乡作为一盘棋,统筹考虑,把城镇化作为持久动力,加大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对农村农业形势把握客观准确。提出“两个连续六年、四个越来越”的表述,。即: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但是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在总体要求中纳入了统筹城乡、扩大需求、推进城镇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内容。提出“三个不、五个把”的新要求: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概括讲,有“六大新突破”: 第一大新突破: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建设有新举措。 在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时,提出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和“三个优先、一个高于”原则: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强农惠农主要体现在农业补贴范围扩大、力度加大,这对农民最实惠。如花生也补贴。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中央要求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支持涉农公司上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中央要求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 在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各省可以开口子,补贴对象可以扩大到国有农林场职工。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职工。 第二大新突破: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新举措。 中央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 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央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2010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第三大新突破: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有新举措。 中央要求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连片开发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试点。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第四大新突破: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新举措。 农村产权改革是亮点,方向和原则很明确。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午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试点范围。 第五大新突破:推进城镇化和扩权强县有新举措。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村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第六大新突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新举措。 中央要求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落实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634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