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4・19”暴跌警示调查结构的严峻性
李志林:“4・19”暴跌警示调查结构的严峻性 更新时间:2010-4-26 23:25:15 “4·19”以及随后大盘股一连串暴跌大跌,令人们领教了调结构的严峻性。 去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结构”的方针,后来又陆续推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抑制九大产业过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但是,股市除了房地产股价大跌外,对自身调结构则反应迟缓。相反,还有大批人一而再再而三幻想并呼吁市场风格转换到大盘蓝筹股上来。直至“4·19”暴跌150点,以及随后三天大盘股破位下跌,人们终于从股市调结构的严峻性中惊醒过来。 1、市场流通结构变了 许多人总是期盼2007年“后5·30”带领指数冲6124点的大盘股行情还会重来,认为市场风格转换是必然的,并批评我反复发表对大盘股的看法是“极端偏见”。问题的症结是:没认识到股市流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7年10月6124点时,股市流通市值10万亿元,而2010年4月16日3130点时,在指数跌了50%下,流通市值却是15.8万亿元,增加近60%。这既有大小非解禁的原因,又有IPO和再融资的原因。,遂造成去年8月恢复IPO后3478点见顶,如今连3200点也冲不过去。这是当前股市敌强我弱造成的。一旦下半年农行上市、国际板开设、全流通比例增加到90%以上,那便是中外股市罕见的扩容大跃进,供求还将进一步失衡。大盘股重挫和指数重心下移是市场为股改和扩容所付出的沉痛代价。 2、市场资金结构变了 多年来,管理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设立300多只基金,吸引大量居民储蓄踊跃认购。2007年12月基金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35%左右,这是“后5·30”行情大盘股能够领涨冲6124点大关的最重要原因。到2009年8月,基金市值一度占股市流通市值40%。但现在基金市值仅2.86万亿元,仅占股市流通市值的15%—16%,根本无力撬动十大权重股和上证50指数,更不要说撬动沪深300指数了。再看对市场最有指向意义的M1,1月是38%,3月下降到29.9%,反映市场资金在减少,大盘股和股指水位必然降低。 3、大盘股的地位变了 中国股市的蓝筹股,主要由金融、地产、资源,以及重工业制造业企业构成,十大权重股市值共8.4万亿元,相当于俄罗斯2007年的GDP总量。因而,过去一二十年蓝筹股从来是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但由于今年调结构、抑过剩、抑高房价及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产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政策取向,使传统产业的大盘蓝筹股难以担当重任,甚至遭到结构调整、抑制过剩的压制,因而致使社保、公募基金等中长线投资者离场,蓝筹股的中流砥柱地位不得不让出来,股价不得不下台阶,只能以分红收益率与银行储蓄率之比来定位。 4、市场盈利模式变了 20年来,明明小盘股最具成长性、股本扩张性和中长线暴利性,但由于价值评判标准的误区,如“大小盘股应一律以20倍市盈率估值”、“买大盘股是投资,炒小盘股是过度投机”等,导致小盘股行情屡遭政策挤兑。在中小板、创业板开设初期,一再受到风险警告和市场打压,使小盘股价值被严重低估。 但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已成“后危机时代”中国崛起的国策。没有大小非减持压力的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主板中的中小盘高科技股就成新型产业的代表。基金、私募、游资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挖掘增长模式新颖、盈利增长确定、年报季报和半年报均高增长的高科技股。市场盈利模式变了:“抑指数做个股”、“弃大扬小”、“弃旧扬新”日益成为共识;在百度可达630美元的效应下,中国也出现十几个百元以上甚至发行价就148元的高科技股;在整体资金不足下,集中优势兵力在新兴产业股中打攻坚战、游击战;长期以来远落后于沪市的深市交易量,近几个月来均超过沪市;在上证指数迄今比去年底3277点低近300点下,及早发掘高科技热点的投资者头4个月获取丰厚收益。 虽然在这场调结构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股和一部分人陷入痛苦,但更多股和更多人却获取丰厚的收益和欢欣。这是市场投资理念的革命,是价值的觉醒,是新潮流的呼唤,是后危机时代的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我把“八二”和“二八”之争,视为创新与守旧之争,新兴与传统之争,超限战与常规战之争。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636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