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的河北石家庄赵县西杨村农民张金现,是赵县总工会评选出来的“赵州十大工匠”。自2015年夏他手工做出一座木质“赵州桥”后,广受社会关注,国内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老张制作的微缩版“赵州桥”不是简单的模型,完全是按照原桥尺寸,以1比20的比例制作的。
张金现说,自己制作的“赵州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腰钉,到主要承重的桥墩,每一块木头都是原桥石构件的微缩。他打制的木头“赵州桥”三四个成年人站上去都没有问题。
张金现介绍:“我做的赵州桥,完全是手工活儿,拆散了,光是零部件就有7000多件。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积木,每块木头如果不按原桥尺寸成比例制作,那么整个桥根本就拼接不起来,更不要谈承重,尺寸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今天上午,应县总工会负责人之约,我们驱车来到赵县城南张金现先生的家中,见到了这位56岁的能工巧匠。
张金现原来在跟儿子在县城一块居住,住的是单元楼。他每天鼓捣木工活儿,做微型赵州桥,拆了装、装好拆,敲敲打打,修修改改,难免要闹出动静。他害怕影响邻居们正常休息,就和老伴儿,搬回了西杨村老家。
我们来到这座农家院时,看到,原来的北屋已经换上了铝合金门窗,西厢房由于常年失修,有的窗扇已经掉了,现在只能当库房用,盛木材和工具。
老张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遮阳棚,平时就在棚子底下做“赵州桥”。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正在制作的赵州桥,这个是按1:25的比例下料的。整个桥大致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剩下的活儿,就是铺桥面,安装栏杆了。
张金现原是位摩托车修理工,并没有系统地学过木工。不过,他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好木匠,西杨村干木匠这一行的,有一多半是他父亲的徒弟。张金现回忆说,过去父亲在村里打家具、给生产队打马车、打水车,木匠活儿特别全。他打的马车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也不会散。老张虽然虽然没跟老爷子学过,但从小给老人打下手,耳濡目染也了解些木匠的原理和手法。他笑着说,自己喜欢干木匠活儿,是传承了老父亲的基因。
从2015年开始,张金现辞去了修理摩托车的工作,开始研究制作“微缩版赵州桥”。他先是找到一部分赵州桥的专业书籍学习,如《赵州桥志》等典籍、专著,认真研究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特点。为了考证赵州桥每个构件的原尺寸,他先后40多趟去赵州桥实地勘察,拍摄了200多张赵州桥各个部位的照片。之后,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用老杨木制作了一个半成品,来练手,积累经验。
接下来,他完成了一件通体用香椿木制作的“赵州桥”。从木材上讲,香椿木并不适合当原材料,但是香椿木颜色好看。为了防止成品开裂变形,他先把板材用锯末烘烤了5天。桥做出来了,特别成功。全长2.4米,宽45厘米,高42厘米,桥身各部件排列得非常精密,那立柱、栏板、腰钉的比例都很准确。就连桥栏板上雕刻的花纹都和真实的赵州桥几乎一样。而且,三四个成年人站上去依然安稳。
为了制成更高档、更精致的“微缩赵州桥”,张金现四处选购木材,他从一家高档家具厂论斤买回来印度小叶紫檀木料以及下脚料,花去20000元,到赞皇买回崖柏木料和整根的老榆木房梁。
目前,他已经做成六个大小不一的木质赵州桥。一座70×17×17的印度小叶紫檀赵州桥,现在展览在赵州桥景区古桥陈列室,来赵州桥的游客,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展牌上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座千年的神话传说传承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生活,现在,我们用艺术的思维凝结生活的感动,你也可以拥有如此生动的美丽。”是啊,赵州桥代表着张金现的家乡,微缩版的赵州桥里载满他浓浓的乡愁。
张金现希望来赵县旅游的人们能看见这个木质的小桥,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它,关注它,希望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赵州桥的影子。
最后,科普一下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年间(公元595——605),由隋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约1400年,它是世界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敞肩圆弧石拱桥。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764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