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之后,净值型理财产品已成为主流,为了实现理财业务的风险匹配,已有不少银行着手将个人客户风险测评进行了优化调整。5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记者看到,当前银行推出的个人客户风险测评问卷除了可以更准确地传达产品特性、揭示产品风险之外,也能更准确地识别客户投资偏好和风险。但如果投资者因为想买到高收益产品未如实填写测评内容,银行对测评问卷真实性审核难题依旧存在。
未按客户能力匹配推荐产品要受罚
银行理财市场总共有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两种风险评级,理财产品评级共有5级,分别为PR1(低风险)、PR2(中低风险)、PR3(中风险)、PR4(中高风险)、PR5(高风险)。个人投资者评级分为5级,分别为C1(保守型)、C2(稳健型)、C3(平衡型)、C4(进取型)、C5(激进型)。
由于每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不同,个人客户风险测评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水平,也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哪类产品和自己的风险偏好相匹配。5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进行了走访调查,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明确,银行已严格要求把控客户风险,理财经理推荐产品也要基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也有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如果未按客户能力匹配产品,银行对员工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一般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在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都需要在银行柜台做风险调查测评问卷,向银行明示年龄、家庭总资产、投资经验、投资态度、投资目的、可接受最长投资期限等内容。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银行推荐产品肯定要基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产品风险很高,按照正常情况,合规上不允许推荐给客户,理财经理不能推荐比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产品。
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共有5级,所以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有5档划分,例如经过测评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平衡型,投资者就可以购买包括平衡型在内的谨慎型、稳健型三类产品,而不可购买超出平衡型风险承受能力之上的进取型、激进型产品。
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理财经理推荐一个理财产品一定是基于客户风险等级承受能力之内,如果违规操作银行也会对员工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客户风险等级为平衡型,但购买的基金定投产品类别为进取型、激进型。这时候理财经理会再对客户做二次征询和录音,不会随随便便给客户去做购买。
在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看来,随着资管产品净值化的转型,理财产品的波动明显增强,加上客户的适当性管理已经迫不及待,必须让客户购买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问卷真实性审核难题依旧存在
优化调整主观测评问卷,无疑对深化客户自我风险承受能力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久以来,个人客户风险测评一直免不了“走过场”的尴尬境地。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如果在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因为想买到高收益产品未如实填写测评内容,银行也无法进行有效甄别。
在一家国有大行网点,该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个人客户风险测评问卷可以填写多次,第一次如果评估没有通过的第二天重新填写测评就可以,从家庭总资产指标来说,银行只能监测到客户在本行的资产,风险测评问卷的内容也不会上央行征信,填写什么内容都是根据客户自身情况来选,但需要风险自担。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849只,其中五级(高风险)产品有5只,四级(中高风险)产品有1只,三级(中风险)产品有89只,二级(中低风险)产品有734只,一级(低风险)产品有20只,虽然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依旧为发行主流,但中高风险产品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投资者对中高风险理财产品概念模糊,导致一昧追求高收益伪造个人风险测评内容购买产品,那风险问卷作用将被弱化。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风险评估问卷由客户自行填写,银行也没办法确定客户填写的问卷内容,也无法进行干预”。
另一位国有大行网点理财经理也向记者直言,“风险能力是客户自己的,客户怎么填写,银行只负责对客户进行打分,真实性我们也无法核实。比如风险测评有效期为一年,客户中途可以根据自己风险级别随便进行调整,但只能改2-3次,有次数限制。因此,建议客户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这也是对自己负责”。
谈及银行在个人客户风险测评问卷真实性审核环节的薄弱性,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王剑辉认为,较好的选择是银行应主要甄别两类客户,一类是完全低风险需求,另一类是完全高风险需求,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完全低风险需求的客户所需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存取贷款,在理财产品购买层面会有相对理智的选择。对于激进的投资者,银行需要在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开发出既符合投资者需求,又能在银行层面上控制风险、合规合法经营的投资产品。
“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调查环节不应该‘一刀切’,让所有人都填一张标准格式的表格,这样推广工作不是很容易,可以使用另一种简单的表格来进行调查工作。”王剑辉说道。
加强风险测评结果事中事后审查
在金融市场整体风险上升、个别金融产品价格产生极端波动的背景下,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着手优化调整了个人客户风险评估业务。5月12日,兴业银行也宣布,将于近日启用新版《个人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更加全面、合理地从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和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方面反映客户真实的风险承受程度。
从已经宣布调整的银行可以看到,大部分银行都将调整目光瞄向了银行理财、基金、金融衍生理财等产品上,这也对银行风险测评业务和投资者风险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银行角度来说,一位银行业从业人士认为,银行应加强风险测评标准的统一;加强对风险测评结果的事中事后审查;一旦商业银行违反相关规定,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罚。
投资者层面,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建议称,首先,投资者需要进行自身的投资教育,主动适应线上理财产品的发行特性。其次,投资者在线上填写测评、订立合同时,独立性更强,首次签约时更需注意对自身风险偏好的审视。最后,投资者需更加关注不同类别理财投资机构和产品的不同,投入精力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原则进行产品筛选。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776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