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的M人生
王石:我的M人生 MBAChina 据MBAChina网报道 2014年3月30日,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信出版社合作的【朗润•中信书院】进行到第五期,在前四期中,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著名华裔神探李昌钰都曾先后坐客“书院”。
本期【朗润•中信书院】的主题为“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未来”,嘉宾为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王石的主题阐述之后,周其仁教授点评,之后在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央视主持人计渝主持下,三位嘉宾巅峰对话。
在演讲开始之前,王石刚刚从姚洋院长手中接过一个聘书,出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的特聘教授。因此,在演讲一开场,王石就很幽默地表示,今天的听众以MBA和EMBA为主,因此,他也借“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分享一下自己的M人生。
以下为演讲内容精选:
北大山鹰精神弥足珍贵
王石说,他的人生轨迹就像字母“M”,由三个主要的“点”构成,即“M”上端的两个“高点”和中间底端的一个“低点”。
M人生的第一个高点,就是我的登山。中国民间登山发源于北大,所以就登山来讲,北大山鹰社是我的一面旗帜。
2002年7月,我在德国互联网上得知北大山鹰社发生灾难的消息,登山社员在冲击营地的时候发生雪崩。这条消息当时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其中90%的网民认为这些北大学子的自主登山行为是不应该的,最终葬送了年轻的生命,这样既对不起国家对他们的培养,更对不起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也对不起社会对他们成为国家栋梁的期望。
在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我连夜发表了一篇贴子,倡导山鹰精神永存!我觉得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我们不缺少知识,尤其像北大这样强调科学民主的高校,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缺少知识。但是我们缺乏一种不带功利主义的探索未来的冒险精神。
北大山鹰社的成员没有任何世俗的要求,他们利用假期去登山,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去探索大自然,挑战自我,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珍贵。我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未来五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民间人士登上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一定会更加自主。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二套《人物》栏目为2003年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策划一个专题,找我商量说,能不能改登珠峰?我同意了。2003年5月22日14:45分,52岁的我从北坡登上珠峰,成为中国民间人士中年龄最大的。之前登顶珠峰年龄最长的是46岁的西藏专业登山运动员。
北大山鹰精神给了我冒险的勇气和力量!
姚洋院长给王石先生颁发BiMBA特聘教授聘书
从彰显个性到公益担当
M人生的第一个低点,要追溯到2005年。第一次登顶珠峰之后,我接连又完成了七大洲的七座高峰的攀登,并开始了“7+2”计划。第一站去的是北极,在机场,我意外地发现送行的队伍当中有一位老学者,也是我的忘年交朋友、北大生物学教授潘文石。他笑咪咪地递给我一封信,嘱咐我到飞机上再看。那封信很短,主要是希望我能将彰显个人个性的探险运动和社会结合起来,用一个大企业家的影响力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发挥正能量。
这封信对我的思想认识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探险活动的社会意义。所以从北极回来之后,我紧接着就穿越了南极。因为认识的不同,行为就改变了。我即刻把穿越南极和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结合起来。
之后,我的行为也像换了一个人,比如说2010年5月22日早上8点,我从南坡第二次登顶珠峰。和第一次相比,第二次登山就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了,我们做到零垃圾排放,连大小便也用特别的塑料袋进行了特别的设置,把垃圾有效地收集起来。不仅如此,我们还和西藏的登山学校建立合作,组建一支专业队伍捡别人扔的垃圾。那一次,我们一共捡下4吨垃圾,其中有很多是运动员扔弃的氧气瓶。我们把这些氧气瓶做成工艺品,在上海世博会的万科馆进行展示,引起社会的关注。
中国企业家最佩服褚时健
谈到企业家精神,曾经有人问我有没有令自己佩服的中国企业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褚时健先生。虽然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触犯了法律,最后锒铛入狱,女儿也因此自杀了,但是他保外就医以后在云南哀牢山承包了2400亩荒山种植橙子,并把这些橙树分产到户,这是他在从顶峰跌到低谷时所做的。我觉得这种行为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我曾专门到哀牢山去看望过褚时健先生,那次经历给我的感受非常特别。我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想到老先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改革总是难免有代价的!”然后他就跟我畅谈未来,说起那2400亩橙树在五六年之后挂果的美好景象。所以我认为,一个人一生的伟大之处在于帮助别人。当人生处在低点,如果你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正是显示你水平的时候。
知识没有最高峰
王石M人生的第二个高点,就是放弃物理上的登山,决定攀登知识上的高山。
按照计划,我准备在70岁的时候第三次登顶珠峰。但是在2010年第二次登顶珠峰之后,紧接着2011年我就去了哈佛读书。在哈佛学习了一年之后,我就决定放弃第三次登顶珠峰的想法。原因有二:其一,个人原因。我曾经是很较劲的人。52岁那年第一次登顶珠峰时,我是中国民间人士中年龄最大的,但是那年国际上登顶珠峰的最大年龄是61岁;我60岁第二次登顶珠峰时,有一个71岁的日本人也登上去了。于是我跟自己较劲,到72岁时一定要再登珠峰,超过日本人。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这日本老人又登上去了,年龄77岁。于是我仍跟自己较劲,到78岁时一定要登上去。结果去年,这位日本老人80岁又登上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第三次登顶珠峰的想法。
当然,放弃物理上的登山,决定攀登知识上的高山,主要原因是我在哈佛学习后发现,在那儿过语言关、过生活关、过整个学习环境关比登上珠峰还要难。物理的高山是有明确高度的,珠穆朗玛峰目前的高度是8848.43米,但是知识的高山是没有限度的,无法到顶,需要我们一直攀下去。
欲了解更多关于MBA财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cjxw/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787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