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经过4年试点,近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主要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在净值化时代,未来全面注册制的实行将为银行理财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提供了良好条件。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预测称,一方面,理财公司将加大权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创设力度,有助于打造全谱系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理财公司将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进一步丰富底层资产配置。
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亦表示,未来拟加大股权投资、权益投资力度,丰富产品体系。
利好权益投资、股权投资
针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近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谈到,本次改革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改进主板交易制度。
“全面注册制实施意味着资本市场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将显著提升IPO的发行效率,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从长期而言,必将引导资本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增加公司供给,强化优胜劣汰,促进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面注册制给资本市场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必将影响机构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
“长期来看,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激发权益市场活力,同时也为理财公司布局权益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助力理财公司深化行业转型。”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表示。
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认为,全面注册制后,将会为理财、资管公司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多维的市场,提供了更多投资标的选择,但从操作和投资的角度,多维的选择也进一步提升了资产选择的难度。“对于此,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权益资产的研究,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权益资产对理财产品收益的贡献。”
黄诗慧预测称,理财公司将“加码”布局权益市场,尤其是ESG、低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型领域,加大权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创设力度,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推动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
增加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亦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在“第12届陆家嘴论坛”上曾表示,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公司加大权益类产品发行比重。
展望后市,多家理财公司看好A股市场表现,并透露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想法。如汇华理财认为,展望2023年,A股全年有望获得正收益。行业配置方面,预计2023年上半年价值类(顺经济周期)行业占优,包括消费、金融、地产产业链、交运、周期等;下半年成长类(数字经济、电子、计算机、新能源等)行业占优,这与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上市公司业绩修复等因素有关。
交银理财方面分析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首先是利好硬科技行业,其受全面注册制利好较多,也是当下相对明确的投资机会之一;其次就是利好券商行业,全面注册制一是缩短企业上市周期和减少企业上市难度,全面注册制后券商的投行业务会增收增利,此外,全面注册制有望增加市场活跃度,带动成交金额增加,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也是一大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对于股权投资系列的理财产品也带来助益。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通过优化审核注册机制,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使得股权投资通过上市退出的途径更加清晰明确,给股权投资产品带来利好。但同时,在全面注册制下,二级市场将更加分化,投资者选取公司更应回归公司基本面,给股权投资带来更大的挑战。”
据了解,兴银理财在成立后推出了股权投资系列产品,重点布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投资新领域。“在投资形式上,兴银理财拓展股权投资的业务边界,通过定增业务加大参与已上市公司的投资和并购业务。全面注册制下,兴银理财将不断丰富股权产品形式,做好股权产品的投资管理,满足不同客户的股权投资需求。”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
短期权益投资热度难提升
当前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但理财公司对权益投资相对谨慎。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从产品类型来看,2022年新发产品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2022年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固收类理财产品数量5287只,占比90.61%;混合类新发产品数量为538只,占比9.22%;权益类产品及商品、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较少,分别为8只和2只。
姜玲坦言,目前而言,理财公司权益投资比例相对较小,主要通过ESG、低碳、“专精特新”等主题产品布局权益市场。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为13614亿元。
从收益情况看,廖志明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10家理财公司存续了25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其中光大理财存续5只;有18只权益类产品运行已超过1年,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华夏理财权益打新一年定开理财产品1号,根据其2022年第四季度投资运作报告,该产品的重仓资产主要为“固收+”公募基金。
普益标准方面分析称,整体来看,银行理财积极布局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权益类理财产品并未出现显著提升。
谈及目前较少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原因,普益标准认为,一是受2022年股债震荡影响,部分产品累计净值跌破了初始净值,而银行理财的个人投资者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两轮“破净潮”引发了“赎回潮”,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需求放缓;二是“破净潮”叠加“赎回潮”,使银行的风险管理、投研能力经受着市场的“洗礼”,银行在权益市场的“资历尚浅”,且普适的理财风控模型难以对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监测;三是银行在权益资产投资领域的人员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投资者角度看,姜玲认为,现阶段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接受程度有限。“但在2022年末,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权益类产品市场热度上升,投资者对其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某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如今银行理财对权益资产投资的探索主要围绕“固收+”类和混合类的资产配置思路,再逐步向权益类延伸,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投资人易于接受。
谈及如何平衡权益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黄诗慧认为,理财公司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集中度,有效抵御风险、提升收益,如权益、债券、基金、衍生品、定增产品等各类资产,让收益渠道多样化;或是借由与老牌基金公司的合作提升自身权益资产投研实力,优化产品质量。“2023年年初以来,在债市、股市回暖的背景下,受益于持续提振的市场情绪,理财公司投资权益资产的收益也有所回升。”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00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