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思达
第90个建军节即将到来。
回望我党、我军的奋斗历程,在河北这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英雄的身影。
从孟庆山只身一人回到冀中、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到韩琳首飞拉萨、开辟有空中禁区之称的“拉萨航线”;从手举炸药包喊出“为了新中国,冲啊”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到在索马里执行安全警卫任务壮烈牺牲的河北武警战士张楠;从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投身抗日前线的教授将军殷希彭,到为创作《江姐》将自己关在渣滓洞七天七夜体验生活的军旅作家阎肃……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河北军人身上,无不闪耀着革命军人应有的光辉品质:忠诚坚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孟庆山
1
忠诚坚定,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因为它的基因里早已写下了忠诚。
正因如此,一代又一代从燕赵大地上走出的军人,怀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指导下,在抗日战争初期独自一人从延安回到冀中,为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基础。”2017年7月20日,记者在石家庄见到了河北省军区原第一副司令员、开国少将孟庆山之子孟速。
“我父亲是河北蠡县人,1931年在宁都起义中参加红军,其后多次身负重伤,长征期间带伤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孟速说。
在孟速看来,支撑孟庆山带伤走完艰苦卓绝长征路的,已不是身体,而是“听党的话,死也要跟着红军队伍走”的信念和决心。
七七事变爆发后,党中央根据敌我形势,果断组织一批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红军干部提前进入即将沦陷的河北、山西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孟庆山就是其中之一。
为策应红军大部队开赴华北敌后,当时正在抗大二期学习的孟庆山被毛泽东亲自派往河北,开辟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千里跋涉,在乱军中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孟庆山,终于在保定失守前的1937年8月5日,只身一人赶到冀中,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到1937年底,孟庆山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很快在冀中平原组建了一支党领导下的河北游击军,人数达到十万人,为后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基础。
和孟庆山一样,从河北平山走出去的原武汉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韩琳,也是凭着其不怕困难、敢打胜仗的坚定信念,突破了世界级飞行难题。
在如今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陈列着一架伊尔—12型5116号飞机。
这架飞机是国家一级文物,曾见证了我国空军首飞拉萨、开辟“空中禁区”拉萨航线的壮举。当时驾驶这架飞机的机长,就是韩琳。
“我一生飞过11个机型,降落过包括苏联3个机场在内的113个机场,但1956年5月26日首飞拉萨是最难忘的。”95岁高龄的韩琳曾对记者说。
当年接到这一重任时,韩琳刚过而立之年。他知道,这是一次十分艰巨的任务:拉萨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地形复杂,加之气候变化无常,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很难操纵飞机,一不小心就会遭遇撞山或坠毁的危险,所以一直被航空界视为“空中禁区”。
但是韩琳没有退缩,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这不是他第一次接受考验:1939年5月12日,面对日伪军的严酷扫荡,韩琳曾孤身一人深入敌后,来回奔跑90公里,完成了侦察任务;1946年7月25日,已经担任营教导员职务的韩琳在一次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被打伤大腿股动脉,差点高位截肢;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在陆军某部担任团级干部的韩琳在调到空军之后,从零开始,完成了从炮兵指挥员到空军飞行员的重大转变……
“无论是拼杀在抗日战场,还是翱翔在祖国蓝天,父亲不怕困难、敢打胜仗的精神始终如一,这也是他为什么能一次次完成新的任务、甚至创造奇迹的内在原因。”韩琳的大女儿韩玉厦告诉记者。
1956年5月26日9时23分,经过75秒滑跑,韩琳驾驶的飞机稳稳停在拉萨当雄机场。10时整,韩琳进行再起飞试验。23分钟之后,飞机又一次安全着陆。拉萨航线首飞试航完全成功!
韩琳,这个从平山山村走出的“山里娃”,在我国空军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斗英雄董存瑞
2
不怕牺牲,锻造铁血军魂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从燕赵大地走出的军人里,也从不缺乏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
在他们中,河北籍战斗英雄董存瑞应该是最家喻户晓的一个。
相比之下,卢龙人、“爆炸英雄”邵洪生的名字可能让一些人感到陌生,但他的事迹却同样让人震撼。
1948年4月3日,在北平(今北京)近郊,夏垫攻坚战正在激烈进行。邵洪生所在的冀东军区独立第四师第十团受命担任主攻任务。
激烈的战斗中,敌人的一座地堡成为阻止部队继续前进的最大障碍,不断有战士在冲锋中倒下。此时,作为第一营第一排第二班一名普通战士,邵洪生主动请缨,要求炸掉地堡。
下午3时,掩护爆破的机枪响了,邵洪生抓住时机、抱着炸药包,迅速向地堡靠拢。不料,他在冲到离地堡五六米的地方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腹部。但邵洪生仍爬到地堡上把炸药包推到地堡顶正当中,一手按住腹部伤口,一手点燃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地堡被炸开。
战士们发起了冲锋,邵洪生却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战争时期的军人时刻面临着流血牺牲,和平年代的军人也随时做好了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准备。
2014年2月,河北吴桥籍武警战士张楠随队来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中国大使馆驻地,执行警卫任务。从他们抵达的那一天起,危险就时时刻刻伴随左右。
2015年4月14日,距我使馆不远处的索马里政府机关突遭恐怖袭击。一时间,火光冲天,流弹四溅,爆炸声连成一片……张楠和战友立即按照预案进入高度警戒状态。
突然,一颗流弹飞来,正处于警戒区外侧的张楠不幸中弹。经医院紧急抢救,张楠幸免于难。经查验,子弹从张楠左胸射入,距心脏仅有一厘米。
身负重伤、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楠谢绝了上级让他回国休养的安排,仅仅28天之后,张楠就回到了执勤岗位。养伤期间,他在给党支部的思想汇报中写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但人总会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作为新时期的军人,就是要有英勇无畏的气概!”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3个月之后,张楠就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誓言。
2015年7月26日16时,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所在酒店遭自杀式炸弹恐怖袭击。巨大的冲击波将使馆所有门窗击碎,坍塌的天花板重重地压在了正在执行警戒任务的张楠和另一位战友的身上……
因伤及动脉失血过多,张楠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
1956年5月26日,首飞拉萨航线成功的韩琳(右2)与欢迎的藏族群众握手。
3
携笔从戎,书写别样军旅人生
军人的品格与气质,不只体现于最危险的战斗一线。
有“教授将军”美誉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开国将军殷希彭就是一位携笔从戎、战斗在特殊岗位上的军人。
1900年,殷希彭出生于安国小营村一个没落地主家庭,192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今河北医科大学),并留校任教。一年后,他又被母校送往日本一所大学公费留学,取得病理科医学博士,回国后任河北医学院病理科教授。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殷希彭由保定返回安国老家,拒绝了伪政权的邀请,并谢绝了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的邀请,毅然投奔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
“当时的殷希彭已经是著名的医学专家,他参军前月薪是300多元,生活十分优裕。入伍后,他穿起粗布军装,和战士一起吃苦。有人曾怀疑他是否能受得了,而他安之若素,工作热情、积极肯干,深受群众敬佩。”研究校史多年的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李彬之介绍。
在殷希彭的影响下,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纷纷参军抗日,冀中军区增加了许多医学教授和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殷希彭先后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务,并在1955年被首批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当时为数不多的“教授将军”。
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携笔从戎,投身人民解放军这座革命的熔炉,用自己的知识与情怀,为人民军队作出特殊的贡献。
从1953年入伍那一刻起,保定籍军旅作家阎肃就一直以一线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961年12月,小说《红岩》问世,身在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阎肃被深深吸引。
为了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地树立起江姐的英雄形象,他主动前往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他让人给自己戴上沉重的脚镣,双手被反铐着,在一个黑暗的牢房里待了七天七夜。
从渣滓洞回来,他利用18天探亲假期,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足不出户,趴在床头奋笔疾书。
“我的脑子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尖利的竹签一根一根钉进江姐的手指,烧红的铁板重重地烙在她的身上……此时,我的胸口像着了火一样难受,夜里经常在噩梦中惊醒。”阎肃生前曾如此回忆起那段创作往事。
信仰坚定的女英雄江姐的形象,就这样被鲜活地搬上舞台。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这位始终满怀激情地讴歌主旋律、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老兵”,用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佳作,唱出了人民的心声,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也诠释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的理想和追求。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河北军人身上,无不闪烁着革命军人应有的光辉品质:忠诚坚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他们,是燕赵大地的骄傲。他们,是中国军人的楷模!
2010年10月,张楠参加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组织的军事集训。
河北大地走出的79位开国将军
我军从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到1965年取消,在这期间被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的军队干部,就是著名的“开国将帅”。
“这期间,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60位少将,合计共1614位革命军人被授予将帅军衔。”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我党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从南方开始的,所以开国将帅数量上以南方各省居多。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敌后根据地,河北仍有79位开国将军,其中有2位中将、77位少将,总数居全国第9位。
保定籍开国将军在河北省数量最多,一共有28位
马卫华(唐县)、王璞(蠡县)、王子修(安新)、王之平(满城)、王砚泉(雄县)、王毓淮(雄县)、白志文(易县)、边疆(完县,今顺平)、刘世昌(安国)、刘光裕(安新)、刘秉彦(蠡县)、刘佩荣(雄县)、江潮(定县,今定州市,下同)、苏锦章(定县)、李孔亮(高阳)、李克忠(定县)、李君彦(定兴)、李雪炎(定兴)、肖平(定县)、吴树声(博野)、宋学飞(易县)、张逊之(蠡县)、陈亚夫(满城)、孟庆山(蠡县)、胡友之(安国)、殷希彭(安国)、傅继泽(博野)、戴金川(高阳)。
石家庄走出了13位开国将军
韩振纪(中将,高邑)、邢荣杰(无极)、吕炳安(深泽)、李震(藁城)、李镜如(束鹿,今辛集市,下同)、谷广善(高邑)、张清化(获鹿,今鹿泉区)、张蕴钰(赞皇)、宗凤洲(藁城)、聂济峰(晋县,今晋州市)、栗彬成(平山)、徐信(灵寿)、高占杰(束鹿)。
衡水走出了9位开国将军
王振东(饶阳)、朱军(景县)、刘有光(景县)、苏克之(深县,今深州市,下同)、李福尧(冀县,今冀州市)、吴罡(枣强)、张秀川(深县)、国林之(武邑)、曹中南(景县)。
沧州走出了7位开国将军
王猛(盐山)、王泮清(盐山)、王智涛(沧县,今沧州市,下同)、刘春(黄骅)、李伟(沧县)、辛国治(黄骅)、郭玉峰(海兴)。
廊坊、邯郸、邢台各走出了5位开国将军
孙毅(中将,大城)、文击(霸县,今霸州市)、刘永源(文安)、李静(文安)、郭卓辛(廊坊);王谦(永年)、李大磊(大名)、赵北源(大名)、崔建功(魏县)、裴志耕(大名);王启明(威县)、王蕴瑞(巨鹿)、吕士英(临城)、路扬(临城)、鲍奇辰(临西)。
唐山、承德、张家口分别走出了3位、2位、2位开国将军
王兴纲(乐亭)、张晓冰(丰润)、麻志皓(遵化);江峰(围场)、张廼更(平泉);罗平(涿鹿)、柴书林(张北)。
整理/王思达
责任编辑:赵耀光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21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