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铝合金门窗排名第几位

文章目录:

1、世界十大工业国到底都有谁?2、全球25家最顶尖化工巨头(精选)3、这个资源全球都在抢,一条新闻引发中国股市动荡特斯拉要干什么?

世界十大工业国到底都有谁?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历来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美国的工业产业比如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其发达的军工工业,战机、大型军舰、航母都能进行自主生产,美国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大学聚集了世界上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若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就占据了17所,无论是从哈佛到耶鲁,还是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可以说,美国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

之前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中,美国就占据了八家。比如享誉世界的英特尔一直为全球提供芯片,尤其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比如从百度到腾讯等,都曾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

美国具有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尤其在军工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医学技术领域、信息科学领域等,美国几乎是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科技优势雄居全球之首。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强国,特别是在人类工业史上拥有非常多最重要的发明,比如工业生产线、轧棉机、通用零件等都来源于美国,值得一提的,工业的生产线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可以说至关重要,具有杰出的重要贡献。

美国的生产线发明让全球工业大批量生产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比如20世纪初,汽车是当时最时髦的交通工具,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世界各国为了能在竞争中胜出,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苦思冥想以降低生产成本赚取更多利润。而美国福特捷足先登,于1913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开始成批量生产汽车。福特汽车采用的流水线后,效率大增,组装一辆汽车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福特汽车公司由于采用了流水装配法,到了1920年,福特愿望彻底实现:即每一分钟生产一辆汽车。

美国重要的科技发明还有非常多:比如电灯发明者——爱迪生、磁带录音机发明者——马文.卡姆拉斯、微波炉发明者——美国雷声公司(1947年);复印机发明——1907年,世界上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美国纽约出现;塑料的发明——1909年美国人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

空调的发明——1911年美国人发明了空调。 还有在通讯方面的发明:比如电话,手机,互联网,地球同步卫星转播,全球定位系统,当今世界使用的所有通讯发明几乎都来自于发明自美国。在电器方面的发明:比如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空调、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冰箱,家庭里面几乎所有电器大都是美国人的发明。

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发明:比如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器件,等,电脑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美国人的发明; 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编译器、各类应用软件、游戏等,包括每天都在使用的windows、浏览器。在交通工具上的发明:四轮汽车、飞机、液体火箭、航天飞机、登月、登陆火星、宇宙探索都是美国人的发明; 美国的发明还有:胶卷,摄像机,激光,现代排版印刷,数码相机, 石油化工,现代石油化工,塑料,尼龙,不粘锅,能源发电机,输电网,原子能;

电灯、电话、电报机、留声机、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发电机、飞机、洗衣机、汽车、剃须刀、电影、蒸汽机、雷达、电唱机、彩色胶片、可的松、尼龙、牙刷、凝固汽油、微波炉、隐形眼镜、信用卡、抗麻疹疫苗、口服避孕药、脊髓灰质炎疫苗、彩色录像带、盒式录象带、抗肝炎苗、三角形滑翔翼、彩色复印机、创立基因工程学、防滑轮胎、首例输血。

美国人的发明还包括:发明建成全球第一座摩天大楼,家用电冰箱,第一个交通红绿灯,彩色电影,首次玉米杂交,立体声技术,橡皮膏,推土机,收音机调频,电唱机,烤面包器,彩色胶片,袖珍书,原子弹,发现钚,大型计算机,同步加速器,电子,全景电影,宽银幕影片,发明环境学,超导现象,首例基因手术,哈勃太空望远镜,真空电子管,收音机,心脏起搏器,激光,工业机器人,夸克模型,板块构造学说,智能机器人,通用微处理器。

美国的发明成就还包括: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第一台小型电子游戏机,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美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电视电话,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环球网(万维网),无线电广播、页岩气的开发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20世纪策划了著名的三大计划:比如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尤其在二战时期,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将科技带入原子时代。冷战开始,美国在太空科技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在太空竞赛中领跑全球,从而推动了火箭技术、武器技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重大科技进步,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计算机与网络发展史上具有杰出贡献,其中,包括二战中发明的计算机、初期军事化应用、个人电脑发展与变革、美国防部创办的ARPA网成为网络技术的先驱。

在科研方面,美国专家学者获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尤其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比如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国生物医学的重要聚焦点,其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让人类在肿瘤、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愈研究方面进入重要阶段。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是美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学术机构。

美国的经济产业主要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其中包括: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计算机、化工、机械、生物科技、微电子、新材料、医药、半导体等众多行业领域,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巨头:比如享誉世界的波音、通用电气、英特尔、通用汽车、埃森克美孚、雪佛龙、福特等。

二、中国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可以说独一无二,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中国媲美。其原因是:中国拥有全球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具备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夸张说,中国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航天火箭,中国制造业包含了所有工业种类,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因此,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中国最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比如高铁 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制造业具有三大特别优势:比如中国工业门类非常齐全,假如外资企业想开工一个大型工程或项目,在中国,采购任何一个工业用品、设备零配件,几乎都能够做到,而且3/4天采购即可全部完成。所以这一点欧美发达国家是无法完成的。

比如欧美发达国家某一家制造厂商购买零部件及材料,在中国最快打电话半小时即可完成配套工作,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至少需要半个月,在美国也只能完成最多90%左右,欧盟及日本更不要说,因为欧美德日的产业链基本上都是民用制造业体系,而中国的产业链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工业主要以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其中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的大小工业门类,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够自给自足,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在国内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工信部很早就说过:“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019年曾经说:70年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网络大国。工信部长苗圩曾经用5个关键词来概括70年工业发展的成就和亮点,下面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综合介绍如下:

1、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早在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2、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成就突出: 比如早在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了93.4万件,比2004年增长了29.8倍。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特别是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4、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二: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40万亿元左右,居全球第二位。

5、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6、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工信部苗圩部长2019年说: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4G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平均每个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光缆长度超过了4500万公里,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了17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4亿户,网民数量8.54亿。

7、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中国的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世界第一;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0%左右;中国的千万吨煤炭综采、三次采油和复杂区块油气开发等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新建三代核电机组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5%。

8、中国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0多种制造业的产量水平,已经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包括空调、冰箱、电脑、手机、汽车、电视等日常用品,还包括钢铁、水泥产业的规模发展,尤其是以上两个产业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

9、中国被全球誉为“世界基建狂魔”。近年来中国创建了一系列大规模基建项目和超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沪苏通大桥、中国天眼之射电望远镜,中国高铁、华龙一号等等。

中国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在与世界同步快速发展,尤其在某些产业已开始发力表现出全球领先的态势;比如诞生了举世瞩目的华为等,并且催生了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自动驾驶、智能家电、VR/AR、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

10、中国的许多基础材料制造全球第一: 据世界银行及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钢产量自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比如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只占当年世界钢产量的0.1%。2018年,我国钢产量已超过9亿吨,长期占据全球钢铁半壁江山。中国的铝产量是全世界的一半还多。

11、中国许多轻工业产品全球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前后,中国的空调一度占了全世界的80%、中国产手机一度占到了70%,电冰箱一度占65%、水泥一度占57%,高铁营运里程一度占52%、彩电一度占48%,化纤一度占70%、摩托车一度占50%、纺织品一度占50%、生铁一度占60%,电解铝一度占56%。

12、中国铁路发展十分迅猛,:尤其在2000年后, 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翻了一番. 相当于把1949年之后的铁路重新修了一遍, 其中一多半还是电气化铁路, 超过德国, 印度, 俄国,等,成为世界上第二长铁路运营线路的国家。 并且从16万公里一下子增加到了约23万公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历史上,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时候, 是40万公里. 相当于中国现在运营里程的3倍, 俄罗斯的5倍。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3.6万公里,雄居世界第一! 排名全球第二的日本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仅为3000多公里。在运输经营上,中国铁路一些主要运输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其中,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铁路是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 运营速度最快的系统,处于世界第一。中国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硬件现代化程度都非常之高,其中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小时,法国和日本都是320公里/小时,德国为300公里/小时,俄罗斯与美国分别为250公里/小时和241公里/小时。

据国铁集团的统计,中国动车组保有量已达3600多组,占世界高速列车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复兴号动车组约690组。中国动车已经形成了以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为主的动车组系列化产品,覆盖了低温极端环境、高海拔地区、沙漠风沙、不同高温等不同的运营环境及条件,用一句话来说,中国高铁能够适应特别多的极端环境、极端条件,在全球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才开始将高速动车组运营目标速度定为350公里及以上,无疑中国成为了全球高铁的领头羊!

中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响亮名片。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能够克服世界级难题,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基建狂魔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中国在15年时间里,中国的发电量一度增长了4倍多. 并在2011年成功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力生产国。 中国目前在建的反应堆有18个,是世界上在建反应堆最多的。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运行超过100个反应堆。若加上中国目前在国外寻求开发的项目,数量则更为庞大,特别是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精彩亮相后,中国有望成为未来的核能超级大国,在2035年前后或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核超级大国。

中国的洋山深水港区到2020年全部建成。预算总投资500多亿元,建成后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到1500万标箱,名列全球各大港区之首。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将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中国的港口集装箱机械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5G的基站数量和用户数都为全球第一。欧洲数字经济智库IDATE的5G专家普耶尔表示,中国5G技术发展比预期的要快,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法国

法国曾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经济总量排名欧洲第三。法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早已成为全球高度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迈入了全球工业强国之列法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早已完成了工业化,正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欧洲的制造业中心在德国,但法国工业门类相对比较全面,军工及核电较为发达,尽管其工业总体实力还无法达到欧洲第一的水平,但在全球属于工业强国,实力十分强劲。

法国历来是全球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尤其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法国的钢铁、汽车、建筑为其工业的三大支柱。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

法国的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法国的航空和宇航工业曾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曾经居世界第三位。法国的航空发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便是空中客车,空客作为全球大型飞机制造商,总部位于法国,部分制造基地也在法国,但实际上空客的股份是由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持有。

空客成立的初衷当时是为了和美国波音竞争,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属于法国、德国、西班牙联合组建的航空巨头,是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公司。空客除了制造大型客机,还涉及军用飞机、导弹、火箭等武器的研发。

法国的钢铁工业、纺织业曾经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

法国汽车制造的实力也非常强,在欧洲仅次于德国,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强国。法国拥有著名的品牌标致、雷诺、雪铁龙、布加迪等汽车品牌,法国制造的汽车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布加迪后来被德国大众集团收购,成为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著名的施耐德电气,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法国及欧洲的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早期涉及钢铁、重型机械、造船等重工业领域。目前主要提供能源与自动化数字解决方案,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国拥有先进的水声技术、热成像技术等,即使美国也曾叹服不已。事实上,法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响当当的存在。法国汽车雷诺、标致、雪铁龙与日本同行相比实际上也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法国的米其林轮胎。

另外,法国在复合材料、生物科技、自动化、信息化、数字技术、环保节能、3D打印等方面,也都是实际前列,并且很多单项还是领先者。

四、英国

英国过去工业发达,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都很强,是全球仅有的四个航空、舰船发动机制造强国。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英国很多往日的制造业巨头都被变卖和倒闭了,让人感觉英国落伍得甚至不如韩国。事实上,若说出一家现在某家顶级的制造业巨头,在英国的企业记忆的名册上依然能找出对应的存在。仅仅是英国的去工业化的政策让英国的工业体系不再完整,技术外流也相对严重。

比如大家熟悉的全球轨道交通巨头阿尔斯通,其实就是当年英国GEC旗下重工业部门的一个合资公司,GEC的重工业部门包含了像轨道交通、汽轮机、柴油机等,后来英国把股权都卖了,因此这些英国的东西都变成了“法国技术”。

英国仍然保有数家全球重要领域的大型企业,从新兴领域来看,英国在全球的独角兽企业仅次于中美,但远超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在在人工智能领域,英国拥有迄今为止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尤其以首都伦敦最为集中。再比如在AI领域,英国最牛的Deepmind公司就位于伦敦。

从科研人员的培养来看,世界顶尖的大学比如闻名遐迩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杜伦大学等顶尖大学仍然是英国科研实力的重要基石。有人说,英国曾经是放大版的韩国,但韩国只有一个响当当的三星,但当年英国却拥有几十个这样的三星企业。如今的英国不再依靠全球巨型企业维持其竞争力,转而依靠中小企业,维持科研实力。事实上,感觉英国更像一个放大版的以色列。当然,观点毕竟是观点。

英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英国并没有衰落到任人鱼肉的境地,比如著名的航空动力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著名的宇航防务巨头BAE,芯片巨头ARM,英国这三大最尖端的企业可以说是全球多少国家梦寐以求、可望而不及的存在。再比如英国在焊接领域的权威TWI公司,英国超精密机床制造商CUPE公司,英国光学公司Cook,还有航空和汽车配件一级供应商吉凯恩,闻名遐迩的生物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工程机械巨头杰西博,矿业设备巨头Powerscreen、全球家电/科技巨头戴森等等,英国这些公司的实力水平不用赘言。

英国的汽车工业,是被吐槽最多的领域,诚然。英国确实没有绝对独立的大型汽车制造商,甚至连昔日的配件巨头都卖掉了。但抛开股权,捷豹路虎可以算是唯一的本土自主量产车企(乘用车),除了JLR,英国本土可以算是规模化量产的车企还包括:巴士制造商AlexanderDennis、Wright,凯旋摩托车公司,几乎等同于贴牌的沃克斯豪尔等。

从其他角度去看,英国却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赛车产业和汽车工程公司。英国在赛车领域,F1是最能体现英国强大技术实力的,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梅赛德斯,也是奔驰买下两家英国公司改名而来:布朗GP车队和伊尔莫引擎公司。再比如像Cosworth、Judd、Gibson、AER这些赛用引擎制造商,Xtrac、Hewland两家统治级别的赛车变速箱制造商,都是全球赛车领域殿堂级的存在。

英国汽车工程领域,英国拥有一批全球顶级的独立汽车工程企业:比如莲花工程、威廉姆斯先进工程、RML、Prodrive、Tickford、里卡多等,这些都是全球很多大型车企的项目合作伙伴。如果从现在最热门的电动汽车去看,威廉姆斯和迈凯伦等公司研发高性能电池系统,YASA公司研发高性能电机等,此外戴森公司也进入该领域。从制造环节看,HadenDrysys是车身喷涂领域的全球顶级企业。另外,英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密集的专业超跑企业,迈凯伦、阿斯顿马丁、路特斯、TVR、摩根、Ginetta、Noble、卡特汉姆等等等等。所以,英国工业衰落是事实,但仅仅是衰落,而绝非落后。

五、德国

德国是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堪称“世界制造业的标杆”。从全球来看,德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实力非凡,德国是全球制造业公认的大国及强国,特别是在机床工业领域也拥有自己十分独特的技术优势。德国著名的机床企业有:吉特迈、德国通快集团、西门子、舒勒、埃马格、斯来福临、因代克斯等。尤其吉特迈集团为例,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切削设备生产商,拥有德尔克、马豪、吉特迈三大著名品牌。

舒勒集团——早在1852年就开始生产金属加工机床,该公司的服务涉及到了金属加工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机器、生产线、技术及相关服务,此外舒勒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一套压力机自动化装置,可以使效率提升20%以上。

哈默公司——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有超过1.7万台哈默生产的万能铣床和加工中心在全世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控系统领域,德国有著名的西门子,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当今全球数控机床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三个国家,数控化机床占有率均在70%以上。

德国的机床工业水准无疑是全球领先的。机床工业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机床是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主要为汽车制造、军工、工程机械、船舶和电力设备等行业服务。因此,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举列国内专家参观德国一个工厂的感受,如下:

1、德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现场除了维修人员,几乎没有什么人。尤其在重工业的厂内,甚至没有人干体力活,生产线上只能零星地看到一两个人在观察一些生产加工参数,但他们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看数据并分析,很少会手动干预生产。

2、德国的设备质量很好并且高度整合。德国的工厂的每一套设备都是惊人的贵,但质量非常好,质量当然不仅仅包括使用寿命,使用精度,人性化程度,也包括人机界面的美观程度,并且都是达到工控产品的质量;德国设备每一个大的生产节点都会将该节点内的所有信息整合,最后汇总到主系统,使用上非常的清晰明了,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能一目了然。

3、德国的物联网跟踪产品十分方便。德国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工业4.0的国家。德国的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单独标记的条形码,并在每个关键生产流程都汇总生产信息,用扫码机可以轻松读出产品信息。

4、德国产品的无线功能非常方便。德国设备借助于西门子强大的生态系统PROFINET,德国工厂早已摆脱了信号电缆,无论是机器人还是集成系统都是由无线网络传输回主系统中,怎么才能在工况复杂的工厂中使用无线信号?答案是高投入。众所周知,德国西门子东西非常好用,但价格是真心的贵,尤其是一个西门子的工业路由器几万块,一个接收模块几万块,一个以太网CP模块还是几万块,大概算下来一个不算很大工厂只要使用西门子的无线网络会比其他方式高出几百上千万,没办法,即使贵也有人去买,质量放在那里。

5、德国的机器人系统非常昂贵、但十分丰富。德国工厂的机器人很多,但它们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相互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在德国机器人行业生态系统非常好。机器人工作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集成系统,做好机器人集成不仅仅需要金钱投入,也需要高水平的机械电气知识。

6、德国的安全措施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德国工厂的安全措施复杂到让人想不通,一个德国工程师曾经介绍;德国工厂每年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升级改进安全系统,其原因是每年德国政府都会派十分苛刻的工作人员对安全措施进行严格的考查。

下面全面总结一下德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的领先实力:

1、德国全球汽车领域:在全球汽车领域,德国拥有闻名遐迩的戴姆勒、大众和宝马三大巨头,同时还拥有博世这个最顶尖的、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汽车曾占世界汽车出口市场的五分之一以上,德国博世的技术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即使连日本汽车业都要仰其鼻息。

德国还有舍弗勒集团(欧洲最大的技术型家族企业之一)、大陆集团(全球四大轮胎制造商之一,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代表产品马牌轮胎)、采埃孚(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在多个汽车零部件领域拥有垄断优势)、格特拉克(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传动系统供应商)、马勒(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了马勒的零部件)、道依茨(世界著名发动机制造商)等多家汽车零配件巨头,德国在变速箱等多个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2、德国在机床领域: 机床历来是德国的传统优势工业,德国的机床一直享誉世界。比如德国的德马吉森精机曾经是欧洲第一大机床集团;德国通快集团是全球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之一,其在激光加工领域排名全球第一;德国的埃马克集团是世界上CNC倒立车机床举足轻重的制造商;德国的哈默公司同样是世界最著名的机床制造商之一;哈默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更是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首选德国机床,因为德国机床是品质和效率的代表。

3、德国的钢铁和机械领域: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尤其是钢铁和机械始终成为德国工业的强项。比如德国的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曾是欧洲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骄傲,成为德国重工业的重要缩影,其生产的克虏伯大炮更是享誉世界。蒂森克虏伯集团是德国第五大工业公司、全球三大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其产品范围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工程设计、电梯及贸易等多个领域。比如2004年上海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采用蒂森克虏伯公司提供的技术。

德国的利勃海尔曾是世界领先的建筑机械制造商之一,它还是空中客车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其产品包括起重机、大型采矿及挖掘设备、大型载重车、飞机零件和家用电器等多个方面。我国海尔集团同样引进他的工艺技术和生产制造流水线。德国的林德集团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工业气体集团,也是全球著名的叉车生产商,像蒂森克虏伯、林德这样的机械巨头德国还有很多,比如舒勒集团、埃马克集团、赛威传动、伍尔特集团、贺利氏集团(在贵金属、齿科、传感器、石英玻璃及特种光源领域的市场及技术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阿博格等等。

4、德国在化工制药领域:化学工业也是德国的强项。比如德国的巴斯夫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业务涉及化学品、塑料、特性化学品、农用产品、精细化学品到原油和天然气等多个领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化工巨头。德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欧洲首选的化工投资地区。德国依托发达的化学工业,德国的制药工业十分发达,在全球拥有领先地位。德国拥有拜耳、默克等全球制药巨头以及格兰泰、费森尤斯、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最大的私有药业企业)等诸多世界一流制药企业。

5、德国在电子电气领域:德国在电子电气行业拥有大名鼎鼎的西门子、英飞凌、博世、捷德、库卡等一大批全球一流企业。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领先企业,业务遍及全球。西门子是世界最大的高效能源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在高效发电和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西门子的医疗器械和工业控制技术更是世界第一。即使在西门子面前,日本人往往也都得靠边站。德国的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同样也不含糊,是全球著名的接口产品供应商,尤其在电气连接、电子接口技术和自动化领域是世界市场的领头羊。

6、德国在光学工业领域:德国在全球光学工业领域一直居于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比如著名的卡尔·蔡司和徕卡相机两家企业就可以秒杀世界上所有的光电子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卡尔·蔡司公司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尤其在半导体技术、工业光学、生命科学、医疗、眼科和视光学等领域拥有十分重要位置。特别是其旗下的肖特玻璃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玻璃厂,肖特玻璃厂的光学玻璃是设计和制造光学透镜的重要材料,仅仅肖特玻璃目录就有一百多种光学玻璃。

众所周知,荷兰ASML公司(垄断了世界高端光刻机市场)在光刻机市场曾经把日本尼康打得无还手之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光刻机获得了德国光学巨头蔡司的技术支持,蔡司是ASML光刻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蔡司无疑绝对是光电子工业的王者。徕卡公司同样十分的厉害,历来是全球领先的测量产品供应商,其生产的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相机品牌之一

7、德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德国的库卡公司一直是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也是世界上几家顶级为自动化生产行业提供柔性,生产系统、机器人、夹模、模具及备件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它还是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德国费斯托不仅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技术供应商,也是工业培训和教育项目的领先者。大家平时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各类栩栩如生的仿生机器人,实际上都是费斯托的杰作。

8、德国在自动化领域:大名鼎鼎的西门子的自动化控制就不提了,因为西门子是世界工控领域的王者。除西门子外,德国还有诸多自动化工业巨头。比如费斯托、倍福自动化等

9、德国在通信、软件及科技互联网领域:德国拥有SAP公司(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德国电信股份公司(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全球第五大电信运营商)等等。

此外,德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游艇制造等多个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并且拥有一大批世界级巨头。即使是德国的中小企业,也是相当的厉害。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竟然占到了47%,在全球很多领域,德国的中小企业占有垄断地位。德国工业和经济在国际上的声誉极高,德国产品质量更是被人津津乐道。其背后,无疑正是众多德国大小企业共同经营,撑起了德国工业的声誉。

六、日本

日本是世界顶级的一流工业强国。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日本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4个主要的工业区。机械工业一直处于重化学工业的中心地位。

由于日本为岛国,资源极度贫乏,历来是世界上进口资源最多,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工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日本工业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先后从美国等工业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确立了本国的技术体系,工业迅速发展。日本工业产品性能优良,特别在海外市场十分畅销。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日本的重工业包括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业、纸和纸浆及其他工业。

金属工业的中心为钢铁,是建筑、汽车、船舶、电气机械不可缺少的材料。1998年日本粗钢生产量9,355万吨,继中国、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特别在特种钢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方面,日本的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

1970年起,日本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第一大产业,对日本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6年至今日本造船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机床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加工技术水平和工业发达程度。日本的机床大部分采用数控装置(nc),技术优良。产业机器人是尖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组合。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发达,是世界上使用产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大小工厂均有使用。日本生产的产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涂装、加工、组装、检查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日本的科技十分发达,尤其是在工业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日本十大工业巨头都有哪些吧。

日本拥有闻名遐迩的十大工业巨头:比如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发那科、安川电机、川崎重工、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欧姆龙、日本精工株式会社、丰田汽车公司、横河电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众所周知,日本的工业水平及实力毋庸置疑,由于大量的文章及媒体介绍,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

七、俄罗斯

俄罗斯在前苏联时代,曾经拥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最齐全工业体系,从航空航天到半导体,从汽车火车到军工,在世界上都有一席之地。俄罗斯曾在全球很多工业领域起到了开拓者的重要角色,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但俄罗斯的工业体系比较侧重于重工业,轻工等民用工业实力较弱,尤其是消费类工业领域在全球更是缺少存在感。

俄罗斯工业相对发达,尤其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罗斯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且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软件制造商。

现如今,俄罗斯的工业实力和前苏联相比差距悬殊。单论工业水平,俄罗斯已大幅落后于中美。尽管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仍然还在,不过俄罗斯还在吃前苏联的老本。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军事、石油、天然气等重工业上。比如中俄贸易,矿产品、木及制品一直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而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可以说,俄罗斯几乎是用自然资源换中国的工业品。俄罗斯和中国的工业技术差距甚远。中国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可以生产任何的工业产品,这一点俄罗斯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俄罗斯在中高端领域,比如军工和航天领域俄罗斯还是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其他领域,比如工程机械、家电、光伏、互联网、通讯设备,俄罗斯的水平远远落后与于中国。

八、瑞士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欧盟报告显示瑞士的创新力表现为欧洲最佳。瑞士人均国生产总值长期居欧洲前列。早在2005年,瑞士家庭收入中位数就达到96,500瑞士法郎,瑞士经常收支占国生产总值比率亦居世界前列。

工业历来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要主体,尤其是瑞士的钟表业,一直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尤以腕表为主,还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近些年来,打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连续第六年名列榜首。瑞士不仅人均拥有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均比例也远超其他国家。

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耿文兵曾经评价瑞士: 瑞士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使这个欧洲小国几十年来始终立足在发达国家的前列,保持着经济、金融强国的地位,有世界首富之称。

中国的《经济参考报》曾经介绍“瑞士制造”: 瑞士钟表业的成功靠的是品牌及对科研、设计、技能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巨额资金投入。在结构上,瑞士沿袭历史上横向专业分工的格局,供货商和分包商向钟表商提供零配件,钟表商装配和销售成品。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瑞士钟表工业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全系列产品,从人工上弦到全自动机械手表,从模拟式到数字式显示石英表,材质从贵金属镶钻、不锈钢、木、塑料到高科技陶瓷,款式从现代到古典、从运动型到时尚型,品种从闹钟、座钟、小摆钟到手表,可满足各种各样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瑞士世界级声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一代又一代表匠用智慧和汗水赢得了这份荣誉。瑞士钟表业对品牌和原产地标志的使用极为重视,使得名牌效应和“瑞士制造”的号召力相得益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品质保证。

瑞士素有“品牌之国”的美誉,无论巧克力、奶酪还是手表、军刀,“瑞士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的孜孜以求成就了瑞士的“金字招牌”。比如一个记者曾听到很多瑞士企业的“品牌故事”:比如瑞士人对品质一丝不苟,奶酪品牌格吕耶尔已传承900年,每头奶牛必须保证1公顷至1.5公顷的优质草场,即使大雪封山的日子也要至少每三天出棚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坚持走“专精优特”路线。

瑞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面对石英表和电子表的低价竞争,瑞士钟表业逆势突围,成功守住了无法取代的行业地位;瑞士依靠精工细作,瑞士军刀因轻便、精巧、耐用和功能多样而享誉全球,一把普通刀具制作工序超过了200道。

瑞士在机械及机电行业领域:瑞士拥有享誉世界的大公司,比如著名的ABB公司的输配电设备及电站、迅达的电梯、苏拉及立达公司的纺织机械、法因图尔的冲压机床、阿奇夏米尔公司的电火花机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机械等,并且全部都是全球同类产品的精品。

瑞士在现代工业及高科技领域,瑞士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尤其在运动控制市场位居全球第一,另外它还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瑞士机床依然享誉全球,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作为800万人口的小国,精密机床生产企业竟然多达一百多家,而且这些厂家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比如瑞士全国有四家专门的铸造工厂,为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包括丝杆,齿轮,电气控制等部件,都有专门的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高,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德日美是精密机床一流生产大国,即便如此,这些国家一直长期进口瑞士生产的各种精密机床,瑞士至今仍是德国最大的机床进口国。瑞士著名的机床企业包括莱斯豪尔,以生产蜗杆砂轮磨齿机而著称;EDM机床生产厂家阿奇公司;生产坐标磨床的豪塞公司;能制造光刻机的斯达拉格集团。

瑞士还有不在少数的“隐形冠军”公司,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是中小型公司或者家族企业。比如在医疗设备行业,有Synthes,Sonova等,它们生产的外科手术器材,假牙,心脏支架,人造关节,助听器,实验室仪器等产品都位居世界前列。据一份统计数据,全球隐形冠军企业中,来自德国的企业最多,有1307家,美国其次,有366家,日本有220家,瑞士达到110家。

瑞士还有很多“大象级”的企业,比如世界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雀巢集团,全球医药巨头诺华公司,罗氏公司,全球金融巨头瑞银集团,瑞士信贷集团,苏黎世保险集团等,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在全球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九、西班牙

西班牙,欧洲五大工业强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能制造大型舰船的国家之一,部分工业领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汽车工业是西班牙支柱产业之一,世界上最大的6家汽车跨国集团都在西班牙设有工厂。西班牙工业尤以汽车、造船、高铁、建筑、纺织服装、食品、皮革与制鞋、风电光伏、生物能源(乙醇)、航空航天、工程设计、航空管制系统等见长。

西班牙能独立设计制造轻型航母、常规潜艇和两栖攻击舰,并且拥有欧洲最长的高铁运营网(2010年底达到2665公里),比如AVE时速300—350公里,以马德里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区并延伸至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的服装、皮革、制鞋等消费品设计简洁而富有想象力,既朴实无华又有生活品味,特别是服饰品牌ZARA、MANGO等行销全球。

西班牙食品工业立足农业优势,尤其以橄榄油、葡萄酒、饮料加工、鱼类和果蔬罐头为主;在皮革、鞋类上媲美意大利。西班牙在航空航天、卫星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积极参与欧洲合作,现已成为欧洲第六代(隐形)战机参与方,为空客提供产品服务,参与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等。

西班牙还在一些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阿本格阿生物能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产品行销美国,欧盟和巴西,成为生物乙醇生产领域领军者。英德拉公司为全球数千条提供空中交通管理设施;还有大型水电项目设计制造、海水淡化技术等。

西班牙也算是老牌工业强国了,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名也不低,然而西班牙工业却似乎没什么名气。不仅与德国、法国、英国等相去甚远,即便瑞士、瑞典、荷兰的工业产品在国际上名气也比西班牙更出名。简单来说,西班牙的工业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水平。

西班牙尽管其经济总量曾经位居世界第13、欧盟第五,在欧洲仅次于英法德意俄,但G20成员中并没有西班牙。西班牙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位居欧洲第五,人口超过4600万,这样的体量在欧洲不算小了。

整体而言,西班牙经济中服务业比重非常高,而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虽然占比高达35%左右。西班牙各主要工业部门中,以食品加工、汽车、钢铁、制鞋、服装与酿酒相对比较发达,但西班牙缺乏本国的工业品牌。

比如西班牙是全球最大的船舶、汽车出口国之一,造船业规模位居欧洲第二仅次于德国,汽车出口量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德国与法国;但全球主要的汽车与船舶制造企业基本都没有西班牙企业的身影。更多时候,西班牙反而类似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加工的角色。

西班牙都是欧洲乃至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大国之一,但作为发达国家,西班牙的出口商品却有些另类。论工业总量,西班牙在欧洲被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甚至意大利的光辉所掩盖;论质量与工业科技水平,西班牙又比不上瑞士、瑞典等走高精尖路线的成员;西班牙引以为傲的工业品,如今又受到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因此西班牙工业处境比较尴尬。

综上所述,西班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已开发的工业国家,与东欧的欧盟新成员,比如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相比,西班牙要更富裕、更先进。比如早在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额达到30,697美元,属于世界上高度发展的欧洲先进工业国家之列。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的制造业十分发达。西班牙曾经是世界造船大国,也是汽车生产大国,但仅拥有少量的民族品牌,比如西班牙比较广为人知的轿车品牌是西亚特。

十、瑞典

瑞典在世界上历来有”小超级大国“的称号。瑞典人口是仅有990万的北欧小国,却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瑞典其工业门类之齐全,可以说令人震惊。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比如瑞典1988年研发成功的鹰狮战机,曾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多用途战斗机,即使与美国F16相比也毫不逊色。

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瑞典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机械制造业、森林及造纸工业、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信、食品加工等。大名鼎鼎的萨博、沃尔沃等公司都来自这个国家。

瑞典仅拥有990万(2016年统计)的人口,远远没有我们国内一个直辖市的人口多,却素以“小国家、大工业”著称。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此外,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在瑞典,拥有很多家享誉世界的制造企业。比如大名鼎鼎的沃尔沃汽车、ABB电气、斯堪斯卡工程公司(Skanska)、伊莱克斯电器公司(Electrolux)、爱立信通讯公司(Ericsson)、H&M、宜家家居、SKF集团……这些很多都是世界500强的常客,甚至可以说瑞典是人均500强企业最多的国家。

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初期,瑞典进入初级工业化阶段,以木材加工和采矿等初级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应运而生。此后的数次产业升级中,瑞典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采矿冶金、特种钢冶炼、机械设备、精密仪器和家具制造等产业,并且催生了一大批诸如基律纳铁矿公司(LKAB,1890年)、斯凯孚轴承公司(SKF,1907年)、沃尔沃汽车公司(1927年)、宜家家居公司(IKEA,1943年)等老牌知名企业。1998年,瑞典与芬兰强强联合成立的斯托拉-恩索纸业集团,居全球造纸企业第二位。

现如今,采矿冶金、林业造纸、机械制造、制药、电力和通讯成为瑞典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瑞典的爱立信公司已成为瑞典新经济的领头羊。短短数年间,瑞典电信与电子产品出口量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从事电信产业的人员占到就业总人口曾经达到15%。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沃尔沃和萨伯汽车公司在安全方面大做文章,竞相发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有助于汽车安全的各种配件,并且在历次汽车安全性能测试中均居前列,两大品牌轿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轿车。

综上所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工业发达国家,比如荷兰、韩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同样各具特色,观点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全球25家最顶尖化工巨头(精选)

中国本世纪引领了全球制造业的巨变,伴随着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的下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份额的上升。其中,中国制造业总产出在2005年超越德国,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国。

截至201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达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从8.5%提高到30.9%。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排名从2000年的全球排名第八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四位。

分行业来看,化工业竞争力2016年排名居首,全球排名曾经第五位。比如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完整名单中的中国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在上榜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三,反映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稳健,中国企业的进步令人瞩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仍然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需要在未来的几年里,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最终实现中国化工的全面超越,实现强国之梦。

化工可划分很多领域,但在化工领域中的过程系统工程、化工工业软件、生物化工等是差距比较大的几个方面。下面集中看一下全球化工巨头的具体情况:

一、德国巴斯夫Basf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是一家德国的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

巴斯夫被美国商业杂志《财富》评为"全球最受赞赏化工公司";同时在德国所有公司的跨行业评比中,巴斯夫名列第二。巴斯夫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巴斯夫位列第112位。 同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巴斯夫公司排名第231位。

德国人是开发染料的先驱者。1834年,德国一名化学家发现,若在提炼煤油时加上漂白剂,苯胺会放出鲜蓝色彩,这实验奠定了日后发展苯胺染料的基础。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是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国投资商之一。

巴斯夫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包括化学品、塑料品、特性产品、农用产品、精细化学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其别具特色的联合体是公司的优势所在。它使巴斯夫实现了低成本优势,从而保证了极大竞争优势。

巴斯夫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开展业务。巴斯夫公司的股票已在法兰克福(BAS)、伦敦(BFA)、纽约(BF)、巴黎(BA)和苏黎士(BAS)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二、德国拜尔 bayer

拜耳集团,是化学及制药工业领域中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企业。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拜耳的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该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也创造出了"魔鬼的杰作"——海洛因。

原因是在1897年8月21日,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海洛因(Heroin)的名字当时由拜耳药厂注册,该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字,意指英雄。

霍夫曼老板知道后喜出望外,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当实验后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生存下去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最终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

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

接下来药品最荒谬的一页开始了,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海洛因。全球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很久以后,海洛因才逐渐被看做是恶魔般的毒品。

令人遗憾的是,该药上市时,还曾经用作儿童的止咳药,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成为海洛因的消费者,当发现该药在肝脏中会转化成吗啡,令拜耳药厂十分尴尬,后悔莫及。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故事还没有完,之前据有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事实上,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发明了阿司匹林。德国当时正处在纳粹统治,对犹太人的迫害愈演愈烈。因此,狂妄的纳粹统治者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是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的头上,为德国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把他关进了集中营。二战结束后,他不久就去世了,从此最终的“发明人”石沉大海。

英国医药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努力并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尔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铁的事实还原了发明人历史真面目。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事实经过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霍夫曼是在他的上司—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拜耳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阿司匹林、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2018年6月8日,德国拜耳公司完成其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的交易。拜耳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有一万多种,范围涉及药品、诊断技术设备、作物保护产品、塑料、合成橡胶、橡胶化学制品、纤维、染料、颜料以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中间产品。

德国的勒沃库森城依然是拜耳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拜耳在中国大陆拥有12家企业,其中5家为独资子公司,大中华区成了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单一市场,中国业已成为拜耳全球性投资的主要重心之一。

三、美国陶氏化学 Dow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具领导地位的全球企业,陶氏已九次荣登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榜,在全球享有盛誉,并以科学和技术见称,为各个主要消费市场提供创新的化学品、塑料、农用化工产品及服务。

陶氏化学公司所服务的市场、包括食品、运输、保健和医药、个人及家居护理、建造与工程等,都是对人类生活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已成为陶氏的第二大市场。

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为陶氏大中华区的总部。陶氏已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设有世界级规模的胶乳、环氧产品和聚苯乙烯生产厂。

陶氏公开承诺,全力支持由化工业界自发倡导的“责任关怀”,致力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处理。

自2000年开始,陶氏均被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为全球化工业界中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

2009年,陶氏凭借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屡获殊荣,包括:由国际企业研究基金会主办评选的"中国最佳雇主"奖;由《第一财经日报》发起评选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贡献奖";由《21世纪经济报道》评选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由《中国经营报》颁发的"最佳技术商业应用奖"以及由新华网发起评选的"十佳节能减排标志企业"。

四、美国杜邦 Dupont

杜邦发明了尼龙。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杜邦公司成为一家科学企业,凭借创新的产品、材料和服务,为全球市场提供世界级的科学和工程能力。

杜邦科学探索历史悠久,拥有无数重大创新。201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2亿美元,获批约1,050项美国专利和约2,500项国际专利,在全球拥有10,0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超过150家研发设。

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美国宣布合并新公司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业。2015年12月,陶氏与杜邦宣布将合并,两家将各持50%股权。

1930年,杜邦研究人员阿诺德·科林斯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两周后,研究人员朱利安·希尔首次发明了一种合成纤维,这种纤维由此成为尼龙的前身。

杜邦公司从1990年起,杜邦公司已经达成了自动减排72%的温室气体,超出原来自订的减少65%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杜邦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绿色企业”的首位。又被气候控制协会的Ceres报告气候变化类环保奖:美国第一名,全球第二名;评选为温室气体—降低地球碳含量企业美国第一名,全球第二名。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杜邦在排行榜化学公司类第一名,并接受美国国家安全协会的绿十字安全奖章,美国环保署绿色化学奖创新类。

杜邦公司是一家基于科学创新的企业,在美国设有40个实验室,在其它11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个研究发展机构。其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杜邦中央实验室是全球工业界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

杜邦每年研发投入约13亿美元,拥有51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著名的氯丁橡胶、Nomex、Kevlar高性能纤维、特卫强无纺布、可丽耐实体面材等都出于杜邦公司实验室。杜邦公司拥有17000项有效专利,在2004年申请了近1700项专利。

五、法国阿托菲纳 ATOFINA

法国阿托菲纳隶属于法国道达尔。道达尔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在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开展润滑油业务。

2003年5月7日,全球统一命名为道达尔(Total),旗下由道达尔(Total)、菲纳(FINA)、埃尔夫(ELF)三个品牌组成。道达尔集团旗下阿托菲纳化学工业品制造已近百年历史 ,2000年4月,阿托菲纳公司,道达尔集团的化学分部,随着道达尔.菲纳及埃尔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业务的合并正式成立。

阿托菲纳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公司的三个核心业务包括基础化工及聚合物(烯烃、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间体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强碱、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种化工。

阿托菲纳的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在汽车工业与运输、包装、建筑及土木工程、体育休闲、保健美容、水处理、纸张、电子以至农业等众多行业领域中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阿托菲纳公司在中国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公司早于1970年就在台湾市场开始化学品销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开设办事处,向当地客户销售基础化工,并专注于特种化工的营销。香港办事处则于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与中国的商务贸易。

阿托菲纳公司在中国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并得到了中国客户的熟知和认可。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六、美国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爱文市。在全球拥有生产设施和销售产品,在六大洲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业务;在能源和石化领域的诸多方面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埃克森美孚公司前身分别为埃克森和美孚,于1999年11月30日合并重组。该公司也是艾克森、美孚及埃索全球分公司的母公司。此外,艾克森美孚与壳牌、BP(英国石油)及Total同为全球四大原油公司。

埃克森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埃克森美孚见证了世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翰·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至今已经过去了125年。埃克森美孚严谨的投资方针以及致力于开发和运用行业领先技术及追求完善的运营管理,使之在全球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埃克森每年在环保方面耗资超过15亿美元,显示公司决心的一个标志。另一个标志是埃克森在作业中的安全记录上一直名列前茅。

埃克森(EXXON)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力图统一名称和标志的产物,Exxon公司建于1882年,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7大石油公司之一。该公司的经验范围已扩展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业务以能源为主,石油、石油化工、煤炭、矿产及电能均属其优势,是世界最大的经营石油勘探、生产、运输、炼制加工和销售的综合性公司。该公司也是化工原料、溶剂、添加剂、中间体和聚合物及其他石化产品的最大供应商。

Mobil公司成立于1882年,是一家集勘探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公司,其油气勘探遍及美洲、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化工产品中对二甲苯和定向聚丙烯包装薄膜居世界领先地位。

Exxon公司和Mobil公司于1998年12月1日宣布合并成立Exxon Mobil公司,上游总部设在休斯敦,下游总部设在Fairfax,公司基地在得州irving。公司中Exxon占70%股, Mobil占30%股。

在勘探开发方面,原来两公司在南非、里海、俄罗斯、南非和北美组织得很好,很少重叠。深水资产和深水技术相互补充。合并后的公司在天然气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天然气销售量高达140亿立方英尺/天。

在下游方面,新公司在美国经营规模达到了壳牌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最近形成的下游财团的水平。新公司在其他地区的炼油和销售资产也可以互补。Exxon 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生产商,与Mobil在润滑油市场的领先地位相得益彰。在化工领域,Exxon 与Mobil也有良好的战略配合。

新公司在下列领域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深水和北极作业、重油加工、合成液体燃料、液体天然气、高强钢、炼油和化工催化剂(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加氢处理、催化脱蜡、二甲苯异构化、甲苯歧化、合成润滑油、专用醚和裂解。

Exxon公司为保持其炼油和化工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平均每年在科研开发方面投入数亿美元。

七、荷兰阿克苏·诺贝尔 Akzo Nobel

阿克苏· 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 N.V)是一家跨国化工和医药集团,1994年由荷兰阿克苏公司和瑞典诺贝尔公司合并而成。公司主要有药品、涂料和化学3个部门,共有员工8.6万人,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主要经营盐、碱、塑料、添加剂、工业及纺织用纤维、各种薄膜、医疗设备、药品及药品生产用原料等。总裁范雷德(Cees J.A. van Lede)。

八、日本三菱化学 Mitsubishi Chemical (MGC)

三菱化学公司是一家综合公司,由三菱化成公司和三菱油化有限公司于1994年10月1日合并而成。三菱化学的销售额在日本化学行业中居于首位。

三菱化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学公司。公司通过其三个主要部门提供其广泛产品:功能材料和塑料产品(包括信息及电子产品、专业化学制品、制药);石油化工;碳及农业产品。虽然铝、片塑产品、及塑料包装等功能材料占销售额的55%还多,但公司还是把长期目标放在了专业化学制品及制药上来。

三菱化学集团自1950年成立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以石油化学,功能产品,卫生保健领域为支柱,已发展成为拥有下属企业371家,其中113家在世界17个国家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销售额达26000亿日元,是日本排名第1,世界排名第5位的综合型化学企业。

九、英国石油 BP

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此外,公司在太阳能发电方面的业务也在不断壮大。

BP的太阳花标志是根据古希腊的太阳神命名的。BP总部在英国伦敦。公司目前的资产市值约为2000亿美元,拥有愈百万股东。2003年,BP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排前五名,名列欧洲500强之首。

BP自1973年开始在华拓展业务,在一系列商业项目中累计投资超过40亿美元,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华投资额领先的外国企业之一。BP的四大核心业务从上游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天然气及发电到下游的石油化工、油品营销等都在中国有广泛的开展。

迄今,BP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生产企业,中国第一家液化天然气项目(LNG)中唯一外方合作伙伴,中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和营销企业,唯一参与航空燃油服务的外方合作伙伴。

十、德国德固赛 Degussa

德固赛在全球特种化工领域位居世界之首,其创新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口号 —— “创新原动力”中。2005财年,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约44,000名员工,销售额达118亿欧元,息税前盈利(EBIT)达9.40亿欧元。

德固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中国生产特种化工产品,并更早与中国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贸易关系。目前,德固赛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多达19家公司,生产基地遍及安丘、长春、大连、济宁、辽阳、南宁、南平、青岛、日照、上海、营口等地。

德固赛产品品质卓越,种类繁多,包括碳黑、橡胶硅烷偶联剂、氨基酸、聚氨酯泡沫添加剂、涂料聚酯树脂、色浆、着色系统、高性能塑料以及塑料生产所需的引发剂等。

德固赛在中国已有18个公司,生产基地分别设在安丘、北京、长春、广州、湖州、济宁、辽阳、南宁、南平、青岛、日照、上海、台湾、香港、营口等地。德固赛视中国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十一、荷兰壳牌 Shell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又译"蚬壳",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12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位。

壳牌公司成立于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占60%股份。壳牌集团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壳牌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国际合作伙伴,为中国提供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至今大陆的投资已逾15亿美元,拥有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

壳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提供清洁能源。目前,集团有五大核心业务,分别是勘探和生产、油品、天然气和电力、化工、可再生能源。

十二、英国帝国化工 ICI (已被阿克苏收购)

ICI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的简称,前身是英国卜内门公司(Brunner Mond&Co),是闻名的纯碱与肥料的制造厂商,并且是一个全球性的化工集团,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建筑装饰漆供应商之一,在全球化工行业名列前十。ICI成立于1926年,由当时英国4家最大的化工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英国。

作为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化学工业公司及制造商之一,ICI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油漆业务;粘胶剂,食品及工业淀粉,合成树脂业务;食品香料及调味品业务;个人卫生护理,树脂添加剂及催化剂业务;区域性业务等。

ICI目前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超过200间生产厂和办事处,经营50.000多个产品,产品行销120个国家。ICI所生产的产品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为食品和个人护理品、电子产品、特制树脂、香料及调味料提供原料;ICI还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油漆产品品牌多乐士!

ICI一向致力于改革创新,在全球各地聘用了15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ICI这一国际品牌就是产品革新、庞大市场、高素质人才、商业科技和优质动作的同义词。

ICI油漆集团,是ICI世界集团属下的全球最大的油漆生产商之一,每年全球有5,000万户家庭使用ICI油漆,假如把ICI油漆的罐子叠加起来将是珠穆朗玛峰的1300倍。ICI油漆在全球25个国家开设了49间油漆生产厂,产品行销全球120个国家,并且在多个国家雄踞市场领导地位。

ICI油漆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建筑装饰漆及包装涂料,旗下拥有多个全球驰名的建筑装饰漆品牌,包括有“Dulux(多乐士)”、“Glidden(利登)”、“Devoe(迪威耳)”、“Cuprinol(卡普林诺)”、“Maxilite Plus(幻色家)”、“Maxilite(美时丽)”等国际著名品牌。

十三、沙特基础工业 Sabic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SABIC)成立于1976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沙特阿拉伯的自然碳氢化合物资源的价值。Sabic无论在销售量还是产品多样性方面,都位于世界领先的石化公司之列。公司总部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是中东最大的非石油工业公司之一。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分为六个战略业务部,公司各部门和共享服务部均为战略业务部提供支持。战略业务部包括基础化学品战略业务部、中间体战略业务部、聚烯烃战略业务部、聚氯乙烯和聚酯战略业务部、化肥战略业务部和金属战略业务部。

SABIC在沙特阿拉伯的生产网络拥有17个子公司。它们大部分位于坐落在波斯湾沿岸阿拉伯湾的阿尔-朱拜尔工业城,有两家位于红海海岸的延布工业城,一家位于东部省城达曼。SABIC还是巴林三家地区性公司的合作伙伴。

2002年7月,公司收购了荷兰DSM集团的石化业务,成立了SABIC欧洲公司(SEP)。SABIC欧洲公司拥有2300名员工,荷兰格林和德国盖尔森基兴的两处主要石化生产基地。

十四、日本旭化成 Asahi

日本 旭化成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1-105,公司拥有员工24000多名以及100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医药医疗,纤维,化学品,消费产品,住宅,建筑和电子。

集团的运营主体由7个核心公司组成,每个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商业单元,专攻不同的商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旭化成开始扩展到更广阔的新领域,并发展成为日本化工业最前端的企业。

十五、日本住友化学 Sumitomo Chemical

住友化学在日本化学业内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十九位,是日本一家大型化学企业,在中国也有不少投资。

2004年,住友化学向沙特投资1万亿日元(约750亿人民币)从事石油精炼项目,一下子投资这么多钱,风险可谓非常大。米仓是说服了日本政府及数家银行组成的团体共同完成了这项投资。

当年,沙特提交给住友化学的原油价格为每桶20美元,米仓在仔细计算了后,认为原油价格有可能上升到25美元,加上中国及印度的石油需求量会有所增加,石油价格短期内不会下跌。当时,和沙特的这一项目已经谈了几年,米仓觉得时机到了,他果断和沙特签订协议,协议里规定风险最终由住友化学承担。

合同刚刚签订不久,石油价格就开始一路走高,到2006年一时每桶原油价格升到80美元。因此,向沙特的投资成为住友化学的一棵"摇钱树"。

每年,国际化学方面的巨头都要召开两次闭门会议,参加的人数只有8人,包括杜邦公司总裁、道琼斯总裁、BASF总裁等,亚洲国家中只有米仓一人参加。会议讨论全球经济及政治局势等,内容绝不公开,但各企业都要拿出看家本领,在会上大显身手。

1915年从炼铜中发生的亚硫酸气生产化学肥料,这样,即防止了公害又可以资源再利用。

住友现在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化学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住友集团的主要公司之一。它拥有基础化学、石油化学、精密化学、农业化学4个部门和10家研究所,在5个工厂中生产和提供工业药品、合成纤维材料、铝、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染料、化成品、农药、饲料添加剂、化学肥料等约3000多种产品。

住友化学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农药产品。为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于1995年7月在北京设立了住友化学北京代表处,并于1997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住友化学(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设有农药、卫生杀虫剂、饲料添加剂和化学品4个销售和技术部门。

十六、法国液化空气 AIR LIQUIDE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成立于1902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健康和环保气体供应商之一。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是世界工业气体的领导者,以其在工业领域的丰富应用经验及先进的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工业。

在中国,液化空气公司是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它通过生产,销售,输送工业气体,高纯气体,医用气体,相关设备及服务,致力于电子,化工,冶金,玻璃,汽车工业及医疗保健。

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于1991年,是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的独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工业用氮气、氧气、氢气、氦气及氩气等的生产与销售,其气体纯度范围可从95%至 99.9999%,甚至于ppb 级。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及贝岭微电子有限公司等都是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管道高纯氧气,氮气及氢气的用户。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的客户已超过300家,遍及整个江浙沪大上海区域。

液化空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是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与日本住友集团共同投资3610万美元,设立在天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液化空气(杭州)有限公司是由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和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 62% 和 38% 建立的一家专业从事空分设备和其他工业气体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中法合资企业。

十七、日本三井化学 Mitsui Chemicals

三井化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工企业集团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三井矿山株式会社,1997年三井东压株式会社与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合并成立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2003年10月,三井化学与住友化学两大综合化学公司宣布合并,成为全球第五大的化学公司。两家企业文化完全不同的公司结合在一起,带给产业界相当大的冲击。

近年来,三井化工加大了向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的开拓,到2010年,三井化学公司在中国投资将超过1400亿日元(13亿美元)。至2007年三井化学投资将达400亿日元,此后3年投资超过1000亿日元。

十八、美国通用电器 GE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GE公司由多个多元化的基本业务集团组成,假如单独排名,有13个业务集团可名列《财富》杂志500强。

通用公司的电工产品技术比较成熟,产品品种繁多,据称有25万多种品种规格。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

美国《工业研究》杂志举办的1977年度一百种新产品的评选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新产品获奖最多。闻名于世的可载原子弹和氢弹头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号火箭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通用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组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通用公司大发战争财,获得了快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在新兴的电工技术部门——无线电方面居于统治地位,1919年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即美国无线电公司,几乎独占了美国的无线电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通用电气公司的产量和利润额急剧增长。

通用电气公司在创立后的80多年中,以各种方式吞并了国内外许多企业,攫取了许多企业的股份,1939年国内所辖工厂只有三十几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国内35个州共拥有224家制造厂。在国外,它不断合并了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英国、西班牙等国的电工企业。

1972年该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计有:欧洲33家、加拿大10家、拉丁美洲24家、亚洲11家、澳大利亚3家、非洲1家。到1976年底,它在24个国家共拥有113家制造厂,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是摩根财团控制的一家大工业公司。它经营了几十年,攫取巨额利润,资产雄厚,规模庞大,1976年和1977年在美国大公司中都是名列第九位。

据1978年5月8日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1977年的总资产达136.96亿美元,销售总额达175.15亿美元,这一年的纯利润为10.88亿美元,在美国各大公司中占第五位,职工总人数38.4万人。

通用公司从1956年开始建新厂生产导弹,并向外国提供核武器。比如在日本搞原子能、原子燃料和海军鱼雷等。1976年与法国合作研制涡轮飞机和可以装备鱼雷潜艇或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在1973年接受美国军事订货共14.2亿美元,在各大公司中居第二位。

十九、大日本油墨化学 DIC

大日本油墨化学公司是以印刷油墨、颜料、合成树脂等精细化学品为主的综合性化工公司,总部设在日本东京。集团的油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向北方地区供应日本原装进口高档油墨及国内合资油墨。

二十、美国亨斯迈 Huntsman

美国亨斯迈集团,亨斯迈创始于1970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2008年全部运营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亨斯迈是精细化学品的全球制造商及营销商。它为多种全球性产业提供基础产品,包括化学品、塑料、汽车、航空、鞋类、油漆与涂料、建筑、技术、农业、保健、纺织、洗涤剂、个人护理、家具、器具与包装。

亨斯迈最初因包装方面的创新优势而闻名,此后在石化产品方面实现了快速且全面的发展。亨斯曼聚氨酯业务中首屈一指的是MDI。MDI是重要的聚氨酯原料。

亨斯迈集团由Huntsman 先生于1970年创立。目前,亨斯迈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化工公司。

2017年5月22日,亨斯迈与瑞士科莱恩宣布,合并成为一家市值达20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名为亨斯迈科莱恩。

2017年10月27日,全球特种化学品行业两大巨头瑞士科莱恩(Clariant)和美国亨斯迈(Huntsman)公司双双发布声明称,终止双方提出的对等合并计划。

声明称,由于激进投资者White Tale控股对科莱恩股票的持续增持,以及其对交易所持的反对态度目前已得到了其他某些股东的支持,双方认为科莱恩是否能确保获得瑞士法律所要求的三分之二股东批准该交易,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鉴于考量对双方公司已经产生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双方共同决定终止此项合并协议。双方都同意放弃分手费。

二十一、英国氧气公司 BOC

英国氧气集团(The BOC Group)是一家英国工业气体公司,总部位于英国萨里吉尔福德,现在是林德集团子公司。

林德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气体和工程集团,是工业气体、工艺与特种气体的全球领先供应商,是盈利最多的工程公司之一,林德产品和服务几乎遍及每个行业,林德产品和服务几乎遍及每个行业。集团是富时100指数和FT 30成分股。

英国氧气集团业务活动包括:过程气体解决方案业务线通过管道,现场生产或低温油罐供应大量产品。工业和特殊产品业务提供包装气体,化学品,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气体通常在高压气瓶中输送,范围包括高纯度特种气体。氧气爱德华兹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真空,减排系统,以及相关服务。它还为许多工业和科学部门提供真空设备。

二十二、英国罗地亚 Rhodia

罗地亚是全球领先的精细化工生产商,下属八大企业。用化学领域,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高性能白炭黑和以稀土为原料的特种化学品;在特种材料与服务领域,包括己二酸、聚酰胺工程塑料和硫酸再生技术;在精细化学品领域,包括医药活性成分和香精香料添加剂,罗地亚都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作为汽车、轮胎、电子产品、个人护理品、油漆和涂料、医药、农用化学品、香料市场的全球领先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罗地亚集团将分子和创新技术结合,根据客户的独特难题,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罗地亚股票在巴黎和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罗地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原罗纳普朗克集团化工部在中国进行开拓的时候。在过去的二十五年,罗地亚在中国的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已拥有一个完整的精细化工产品系列。

作为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罗地亚通过在中国引进世界水平的生产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正在协助推进中国化工工业的发展。

二十三、美国PPG工业

美国PPG工业公司始建于1883年,总部设在美国匹兹堡市,是全球性的制造企业,生产及经营涂料、玻璃、玻璃纤维及化学品,在世界上位居行业先导地位。

PPG目前在全球设有100多家工厂和科研机构,分布在21个国家,共有超过30,800名员工,连续51年位居财富500强之列,是世界领先的交通工具用漆、工业、航天和包装用涂料制造商。

PPG每年投资上亿美金开发并改进产品、程序,并研发最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PPG是几家自1899年以来不断给股东分红的上市公司之一,已连续35年不断增加给股东的分红。2004年PPG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羡的化学品公司之首。

PPG在中国制造及销售七大类产品,包括汽车涂料、工业涂料、汽车修补漆、包装涂料、航空涂料,建筑涂料, 及玻璃纤维。PPG在天津、苏州、昆山、淄博、上海、深圳等地共设有七家工厂。

在中国,PPG汽车涂料的主要客户包括大众、通用、奔驰、东风雪铁龙、标致、奇瑞、海马自达等,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使用PPG的汽车涂料产品或技术。PPG的工业涂料提供给海尔、诺基亚、摩托罗拉、戴尔计算机以及惠尔普等制造商。

PPG建筑涂料也在中国广泛使用,天安门城楼、首都机场、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等许多高知名度的建筑都使用了PPG制造的建筑涂料。

PPG的玻璃纤维也于80年代进入中国;在研发方面,PPG 每年投资上亿美金开发并改进产品、程序,采用最新技术适应新市场,公司保持39%的产品有五年或五年以下销售历史,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实验室和业务;在过去的6年里,PPG 6次获得研发100奖章,年年被研发杂志列为最显著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公司。

二十四、美国罗门哈斯 Rohmhaas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成立于1909年,总公司位于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集研究、生产、经营精细化学品于一体的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系列产品供货商之一,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100多家生产厂及研究机构,其产品销售遍及100多个国家。

罗门哈斯是美国最大的专门研究制造精细化学品及其中间体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罗门哈斯拥有150家制造厂和研究机构,年销售额近70亿美元,在世界精细化工界位居第二。

罗门哈斯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丙烯酸系单体及聚合物的供应商,其三千余种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建材、纺织、纸品、皮革、压敏胶等领域;此外,产品领域还包括杀生剂、离子交换树脂、功能化学品、塑料添加剂、农药和电子化学品、胺及其盐类。

罗门哈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精细化学品制造商之一,其凭借其纯熟卓越的技术, 应用几个主要市场。

罗门哈斯也是离子交换树脂的发明者和技术领先者,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子交换树脂制造商,其Amberjet系列均粒树脂,UP系列和MB抛光树脂以及Amberlite系列品牌,已成为全球在纯水超纯水应用产品的标志,其产品特点是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高;使用寿命长,不需要预处理等。

2009年4月1日,陶氏化学公司完成对罗门哈斯公司的收购,同年的06月03日,陶氏化学宣布成立涂料材料业务部,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二十五、瑞士汽巴精化 Ciba

瑞士汽巴精化,是一家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精细化工生产商。它在28个国家设有79个分支机构,雇员达19300人并且在12个国家设有24个精细化工相关的研究中心。汽巴精化的口号是"Value Beyond Chemistry/超越化工的价值"。

汽巴精化是瑞士股票交易所(SX:CIBN)及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CSB)上市企业,占瑞士股指期货(SMI)的权重为0.91%

汽巴精化成立于1997年,它的前身为汽巴-嘉基(Ciba-Geigy)公司的精细化工部门。汽巴-嘉基是由成立于1758年的嘉基公司和成立于1859年的汽巴公司在1971年合并而成。

1996年,汽巴-嘉基有限公司和山德士(Sandoz)有限公司宣布合并,成立诺华(Novartis)集团公司。1997年1月,汽巴-嘉基原有的精细化工部门独立出来,成为汽巴精化,3月开始在瑞士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8年9月15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宣布以每股50瑞士法郎收购汽巴精化。

瑞士汽巴精化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系列十分广泛,能满足不同工业和应用的需求,让客户的产品全面发挥四大效能:缤纷色彩为塑料、纸张、织物、金属等增添色彩,使其出类拔萃;强效保护,加强产品防紫外线、防火、防菌功效,保障人们生活;超凡功能,提高工序效率,增强产品性能;持久耐用,帮助产品发挥耐热、防腐蚀、抗磨损等功能。

全球25家化工巨头中,美国占7家、日本占了5家、英国4家、德国3家、荷兰2家、法国2家、沙特1家、瑞士1家。其中德国占了3家,但排名前列的是大名鼎鼎的巴斯夫、享誉世界的拜耳,虽少但极精!

这里拿德国的化工做一个对比,德国化工的先进之处有几个方面:

1)德国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问题;比如同业公会行业效益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生产安全业绩的实现,通过经济杠杆能够加以紧密连接在一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因事故赔偿而破产,确保高危行业和从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尤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基层化工从业者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

2)德国化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绝对不是盲目发展。德国的化工园区往往是在老化工基地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化工模式,是德国按“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物流便捷、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生模式,对于德国化学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德国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独具一格的对员工关怀文化。特别是宝马工厂对于员工的关怀有口皆碑,在宝马德国Dingolfing工厂,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工人非常贴心,从厂房设置到医疗护理,甚至理疗师都给予一条龙服务。一个关系员工的企业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的企业凝聚力可想而知,凝聚力不是喊出来的!

巴斯夫(BASF)集团人力资源总裁Wolfgang Hapke博士解释说:“除了按照市场水平设定工资,巴斯夫承诺应有的福利、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及舒适的办公环境。在很多国家,员工除了享受养老保障,还有补充医疗保险,以及股份项目,也就是投资公司股份享受收益——这都是为了鼓励员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4)德国企业舍得对员工的未来进行投资。所谓“投资”,不仅仅是给予丰厚的薪酬,而且还包括员工学习提升的机会,这是许多德国企业能够留住人的秘诀。

5)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这一点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6)中小化工企业在德国的地位很高。那些缺乏技术竞争力、市场拓展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氛围,是搞不好中小化工企业的,而且是一种经营通病,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除了国家在制造业教育体系上的注重,德国中小企业不但具有很强的企业精神,更重要的是比较务实,更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内功的培养打造。

这个资源全球都在抢,一条新闻引发中国股市动荡特斯拉要干什么?

谁也想不到,路透社今年2月18日发布的一则简单新闻,掀起了一次股市风波。

这则新闻标题为“特斯拉正与宁德时代商议将‘去钴’电池用于中国产车型”(原文标题:Tesla in talks to use CATL's cobalt-free batteries in China-made cars sources),消息来源为“知情人士”。

虽然特斯拉和宁德电池官方都没有发声,但是鉴于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界的明星地位,特别是掌门人马斯克曾不止一次表示过,未来一定要实现动力电池“去钴化”的目标,因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大批媒体迅速跟进。

关于“特斯拉弃钴”的风声迅速传导到国内股市。2月19日,钴板块中的寒锐钴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等均遭遇开盘大跌。其中,洛阳钼业H股跌近10%;A股钴概念中的寒锐钴业、华友钴业都在当天跌停开盘。而这一下跌趋势持续数天,直到2月末触底后3月才出现缓慢的好转迹象。比如,寒锐钴业在2月17日报价91.91元,2月28日为61.21元,3月6日才恢复到67.46元。

在这背后,特斯拉下的究竟是怎样一盘棋?“钴”在电动汽车中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这一切,还要从动力电池的历史讲起。

文 | 云贺 瞭望智库副研究员

1

电动汽车沉浮背后

电动汽车并非新时代的产物。早在19世纪后期,配备电池的电动汽车就曾风靡一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街道上,既有电动车,也有内燃机汽车乃至蒸汽汽车。相比气缸震动引发颠覆的燃油车,还有能效很低的蒸汽汽车,安静、平稳、干净的电动汽车一度更受市场欢迎,是当时的明星产品。

发明大家爱迪生就是电动汽车的坚定支持者,也是镍铁电池的发明者和专利拥有者。爱迪生凭借着自己的科学家地位,一度给电动汽车“带货”不少。正因如此,镍铁电池常被称为“爱迪生电池”。

当时, Baker汽车公司就生产过一款配备了镍铁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约为80公里。

图为配备镍铁电池的电动汽车

镍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正极为氧化镍、负极是铁的充电电池。20世纪前半叶,镍铁电池被普遍视为具备最优竞争力的储能装置。

然而好景不长。恰恰是曾在爱迪生照明公司任职的一名工程师,打破了电动汽车的风光,并重新定义了汽车生产模式。

1903年,亨利·福特与其他几位投资者共同成立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T型汽车问世,开启了以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汽车的时代,由此大大降低了内燃机汽车的成本。

最初,福特T型车将价格定为850美元,此后更是凭借高产量一路压低售价、抢夺市场。相比高于1000美元的镍铁电池汽车而言显然极具竞争力。

此后许多年,内燃机技术不断进步,而包括镍铁电池在内的电动汽车,却由于在成本与性能方面劣势凸显,渐渐被打入了汽车业的“冷宫”。20世纪中叶,电动汽车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全球汽车业正式进入了内燃机大爆发时代。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两场石油危机的爆发却给全球工业带来严峻挑战,严重依赖石油的内燃机汽车亦不能幸免。传统汽车业在生死攸关之际,开始重新寻找新能源替代方案。

这一时期,汽车业主推的是镍氢电池,其最大优势在于安全可靠。通用、丰田等企业都曾推出了配备镍氢电池的车型。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镍氢电池曾大放异彩。混动汽车的代表车型——丰田普锐斯,配置的就是镍氢电池。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动力电池依旧无法解决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再加上造价和使用成本过高,以致于在世纪之交,全球共销售电动汽车6万辆,只占总保有量6亿辆的万分之一。一时间,电动汽车再次上演了“全球大败退”。

可见,想要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与内燃机汽车一争高下,电动汽车就必须在动力电池的技术选择上另辟蹊径。

这时候,锂离子电池登场了。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为锂电池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组委会给出的获奖原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如今,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的身影无处不在。这种电池重量轻、可充电,通过为无数电子设备供电,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学能源的方式,也几乎重塑了电力世界。

锂的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做高能量密度、高电压的电池。

简单来说,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离子作为电荷载体,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流动,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通过电解质流向正极,充电时则反向流回。

如今,在电动汽车产业界,常被提及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都属于锂离子电池的范畴,区别主要在于正极材料的“配方不同”,从而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在环保和能源压力的倒逼作用下,近些年汽车电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

虽然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远没有达到足够成熟的地步。“续航里程焦虑”“性价比”“安全性”等老问题也依旧困扰着业界和消费者。但不可否认,一个锂离子电池主导的汽车时代已经到来。

2

锂离子电池大放异彩

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与高工作电压的优势,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

一般意义上的电池是由正极、负极与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由于金属锂与空气和水都能发生剧烈反应,活性极高,因此需要将它嵌入到其它材料中保持稳定性。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多由碳基材料构成,比如石墨。

而正极材料的配比则多种多样,不同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各有“配方”。这也是市面上出现多种锂离子电池的原因。

比如,现在主流的三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宝马、日产等大多数传统车企青睐的锂镍钴锰(NMC)电池、特斯拉独家推崇的锂镍钴铝(NCA)电池、巴士和客车常搭载的磷酸铁锂(LFP)电池。

其中,NMC和NCA由于构成类似(都有镍和钴),因此又同属于三元锂电池的范畴。

按照镍、锰、钴三者的用量比例,镍钴锰(NMC)电池又分为111型、523型、622型和811等型号。比如,NMC811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锰、钴比例就是8:1:1。

可见,这些电池名字虽然看上去晦涩拗口,但其实把正极材料的构成和用量比例说得很明白。

现在再来看特斯拉“去钴”的新闻,就很容易理解,这家企业要做的就是改变电池正极材料构成。虽然谜底尚未揭开,但不少业界人士猜测,特斯拉正在谋求向磷酸铁锂(LFP)电池转型,因为三种主流电池技术中,只有磷酸铁锂电池是不含钴的。

事实上,近年来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两大派别,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那么,不同的“材料配方”到底意味着什么?特斯拉为什么要抛弃现有的技术路线,转投其他电池?

如下图所示,评价一款电池,一般可以从五个维度出发,即功率、能量、使用寿命、成本和安全性。

图为动力电池评价指标

对比两种电池技术路线可以发现,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很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也比较可控。但短板在于其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低。

所谓能量密度,通俗解释就是“一辆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可以跑多远”。换言之,磷酸铁锂汽车相对而言“跑不了太远”。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表现非常好,但缺点在于成本造价高,且安全性差一些。

据悉,目前电池系统成本在0.6—1元/Wh左右。三元锂电池为1元/Wh,磷酸铁锂电池约0.6元/Wh。二者今后虽然都有下降空间,但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由此可见,围绕业界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种种疑虑——包括安全性、性价比和续驶里程,其实与这两种技术路线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息息相关。要选配哪种电池,就要看汽车厂商和消费者更看重电动汽车的哪些特质。

三元锂电池在续航里程方面有优势,可有效缓解里程焦虑,因此乘用车厂商更倾向于选用;相比之下,对于高续驶里程并不太敏感,但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客车厂商则更青睐磷酸铁锂电池。

比如,2019年亮相伦敦的Enviro 400 双层纯电动巴士,搭载的就是中国比亚迪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在160英里左右。

图为比亚迪纯电动巴士

在中国,2014年和2015年左右,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曾高达55%-70%,但是从2017年开始,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向高能量密度电池和高续航里程电动车倾斜,再加上三元锂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30014.37MWh,同比增长94.29%。其中,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分别为71.14%与26.97%,三元锂反超态势愈加明显。

从全球电动汽车的电池装配情况来看,三元锂电池也暂时更胜一筹。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统计数据,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中,三元锂电池占比高达90%以上。

据推算,这一比例在2020年将可能达到98%。特别是NMC622和NMC811两个型号的电池,将快速占领市场。

图为麦肯锡预测未来动力电池装机情况

可以想见,未来三元锂电池的技术水平还会不断进步。如果真是大势所趋,特斯拉又何必放弃现有的技术路线?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转变的内在动因与三元锂电池的必备原材料“钴”密不可分。想要摆脱钴的其实也不止特斯拉,日本电池产业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降钴”和“去钴”。松下就曾明确表示要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完全不含钴的电池,以此应对日益高涨的钴价。

从根源上看,特斯拉“去钴”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整车厂和电池制造商们在面对极速扩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时,所产生的极度“钴资源焦虑”。

3

钴资源焦虑

钴是什么?

作为一种用途非常广的金属,钴在商业、工业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的价值之高,甚至可以被视为战略资源。

在车用三元锂电池中,“镍”与车辆的续驶里程息息相关,但镍的用量越多,热不稳定性越高。而“钴”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抵消这种不稳定性,防止镍产生的热量炸毁电池。

与此同时,钴在车辆反复充电过程中,还可以起到保护和延长电池寿命的作用。可以说,钴起到了平衡车辆安全与性能表现的作用。

除了用于生产制造动力电池,钴的身影还出现在燃气轮机的合金部件、汽车安全气囊、石油化工业催化剂、硬质合金和金刚石工具、耐磨耐蚀合金、染料和颜料等许多工业领域。

然而目前一个严峻问题是,全球钴金属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很不乐观。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探明钴矿资源储量只有不到700万吨,产量约14万吨,且大部分集中在刚果。2018年,刚果共和国占全球钴产量的64%、占全球钴资源储量的49%。

虽然不排除在今后这段时间,还会有新的钴矿被发掘出来,且钴还常常作为开采铜或镍的副产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钴资源依旧十分稀缺。

图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钴产量与储量统计”

不仅如此,作为全球产钴大户,近年来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局频繁波动,上游产业链能否实现平稳输出尚未可知。

实际上,刚果的钴开采业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9年底,苹果、谷歌、特斯拉、微软、戴尔五家美国科技巨头,被指控在刚果开采钴的过程中剥削童工劳动力。

据悉,这些童工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原始工具在钴矿进行手工作业,由于矿井坍塌等原因,已经造成5名儿童死亡和11名儿童受伤。

更令人不安的是,未来人类社会对于钴资源的需求还将有增无减。

根据麦肯锡材料研究所和基准矿物情报机构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对钴的需求至少翻一番,超过21万吨。其中,仅是电池制造一项就将占14万吨,占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二。

图为麦肯锡“全球钴资源需求趋势”

由此来看,全球钴产量必须达到10%的年增长率,才能跟上人类社会的资源需求。

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估算,可以更直观地发现风险所在。

目前一辆配备85kWh电池组的特斯拉大约需要8-10公斤钴。业界预测,全球电动车年产量在2025年将会增至1300万到1800万台,到2030年达到2600万到3600万台的高点,是2019年产量的近10倍。

假设全部电动汽车都配置同样的电池组,那么照此估算,到2025年,仅仅是这一年用于生产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就需要至少10万吨钴。而2018年全球的钴产量也只有14万吨而已。

更何况,与特斯拉们争夺钴资源的还不只有汽车同行,包括苹果、三星、微软等跨国科技巨头商都是电池市场的大客户。

在这期间,如果上游钴矿资源的开采工作出现任何变故,都有可能打破预想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如果下游电池技术没有实现重大突破,或者出现了其他需要大量使用三元锂电池的设备场景,钴资源也将出现严峻的供给赤字。

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去钴”的背后更是一道不算复杂的算术题。

据测算,目前电池组约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又占电池组成本的40%。其中,锂、钴、镍三种材料目前的全球均价之比为3:6:1,钴的使用成本最高。

近两年,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钴价也水涨船高。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美国现货市场的钴价已经从2014年的约14美元/磅,上涨到2018年的38美元/磅。

在引发中国股市钴板块大幅波动的路透社新闻中,知情人也明确提到这样一条信息:“特斯拉正在中国电池制造商沟通,提供一种比现有动力电池更便宜的替代方案。据悉新电池的成本降幅将达到两位数。”

早在2018年,马斯克就曾表示要将下一代电池的钴含量“削减至零”。

当前,国产特斯拉的量产进程正在上海超级工厂快速推进。为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争取最大份额,特别是要与宝马、戴姆勒等来势汹汹的传统豪华车品牌正面对决,特斯拉产品的降本压力不可谓不大。

也正是根据“无钴”“降本”等线索,不少媒体和业界人士认为,特斯拉即将大规模推进的可能就是磷酸铁锂电池。

这样的推测虽然不无道理,但也并无实锤。

路透社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但是这家制造商并没有打算放弃使用镍钴铝(NCA)电池。”

可见,放弃一条技术路线并非易事。现在就要评断哪条技术路线可以胜出,也为时过早。

4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池?

这几年的动力电池市场十分热闹。

一方面,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技术分别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两种路线固有的优劣势正在慢慢消解。

在三元锂电池方面,高镍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钴含量,NCM811就被普遍视为锂离子电池的未来。201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各大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都在争相加码NCM811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磷酸铁锂电池在最近一段时间也得以“翻红”。不久前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就是将电池做成刀片形状,叠起来使用,据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所谓的路线之争也远不限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不少新技术正在前进的路上。

固态电池就是案例之一。所谓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正负极和固体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所有材料都由固态材料组成的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很高竞争力。

目前,丰田、宝马、雷诺日产三菱都宣布正在探求加紧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测试。就连一开始不看好纯电动汽车的丰田,都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落地。

据悉,搭载最新固态电池技术的丰田电动汽车将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亮相,在2025年左右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

无论对于企业、消费者还是政策制定者,立场虽各有不同,但在评判与选择技术路线时却同样应该慎重。

第一,技术发展的节奏和速度自有规律,特别是对于动力电池技术而言,盲目求快可能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芯片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这是因为其遵循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的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相应的性能也就提升一倍。

但是动力电池技术却不适用于这一定律,结果电池技术进步速度远不及芯片等领域。因此,无论追求提升能量密度,还是“减配”降本,盲目求快不仅欲速不达,还有可能暗藏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都曾出现过由于过分追求高能量密度和高充电倍率,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应该引以为戒。

第二,作为搭载在汽车民品上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该回归应用场景。

换言之,普通消费者需要怎样的电池,取决于汽车要开向何方、用在何处。

比如,当中国刚刚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时,技术瓶颈是主要矛盾,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不敢买、产业无法落地的重要因素。因此,补贴政策一度向着高能量密度和续驶里程的方向倾斜,三元锂电池由此实现逆势反超。

如今,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的迅速铺开,业界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城市地区,许多家庭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二辆车”,主要用于老年群体出行或接送孩子上下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电动汽车都花费大成本去追求高续航能力,与消费端需求其实并不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于能量密度指标已有所弱化,其背后的推动力就是让技术回归市场、回归应用。

第三,注重从更宏观的能源安全视角,去审视产业技术路线。

从全球汽车动力燃料的衍变轨迹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推动产业方向发生偏转的力量,来自于能源供给结构的变化。

当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战略中,多元化都是一个重要基点。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与发展正与这一出发点密切相关。

国际能源署2011年发布的《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保持多种燃料方式并存的格局:到205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作为最重要的三条技术路线,将与压缩天然气、传统汽油车等共分全球乘用车市场份额。

而这还只是能源层面,如果从上游原材料角度来看,还能根据构成和配比细分出许许多多技术路线。特别是在各个国家都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时期,锂、钴等金属,其地位与产业战略资源无异。

从企业角度而言,特斯拉“去钴”或许只是一场商人的精打细算。

但从国家产业安全和资源安全的角度来看,“钴事”却非小事,应引起重视。

隔热门窗

高档铝合金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22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爱迪生铝合金门窗什么品牌好
下一篇: 爱马仕新品预览 走慢点你就可以和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