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2、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3、为什么铝制中央板帆船是探险家的理想选择?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7月30日电(记者令伟家、马丽娟、陶一萍)下午5点多,日头西斜,在村子旁的工业园区上了一天班的刘双斌简单收拾一下,骑上电动车准备下班回家了。
刘双斌今年27岁。12年前,全家从宁夏南部的西海固,搬迁到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从他上班的公司到家里,骑电动车只需要五六分钟。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象过,出了家门就有平路。”刘双斌说。笔直干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小院落,鲜花盛开、水果挂梢的小花园……面对这些如今已习以为常的风景,刘双斌觉得,过去在老家西海固的日子“遥远得仿佛一场梦”。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刘双斌出生在距离红寺堡区200多公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曾经的西海固,缺水、缺粮、缺路,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
刘双斌的老家毛套村藏在六盘山深深的“褶皱”里,家是盖在半山坳上的一间土坯房。“一户和一户离得很远,出门往外面望,除了山还是山。”
在刘双斌的记忆中,最痛苦的是每天的上学路。学校离家十几里远,天不亮就要起床,爬坡过沟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因为离家远,他中午也不回家,两个馍馍加一瓶水,就是午饭,“最多的是玉米面、荞麦面、糜子面馍馍。”
吃水难是老家西海固刻在刘双斌记忆中的另一个印象。“去十里外的山沟里挑水,一天三四趟。一桶水到家只剩半桶,一半洒在了山路上。那时我总想着有一天要离开大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将西海固123万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干旱区,搬迁到地势平坦、靠近黄河的地区。
2012年,刘双斌一家5口作为生态移民,搬到了红寺堡区。“那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父母割麦子,村里通知要搬迁了。”刘双斌说,“当时不知道红寺堡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早先搬迁过去的人说,那里‘地都是平平的,没有山路’。”
政府给每户移民分配了一间新盖的砖瓦房。刚到新居的刘双斌,把屋里屋外查看了个遍,“比老家的土房子气派多了,厨房还有自来水!”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航拍图。 新华社发
刘双斌的新村子叫弘德村,村里给每个移民分了一亩地,刘双斌一家总共5亩,现在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2600多元的收入。刘双斌职校毕业后,现在和妻子、父母一起,都在村子附近的工业园打工,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在3000元左右。“这里活儿很多,只要人勤快,干什么都有收入。”
帮扶干部(右)和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前两年,家里又盖了两间新房,添置了新家具。记者看到,铝合金门窗锃光闪亮,白色的地砖干净整洁,沙发、茶几、冰箱、彩电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两年,村里又改造了卫生厕所,原来的蹲坑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厕所,现在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刘双斌笑着说。
刘双斌的家门前还有个小小的园子,青辣椒、小番茄掩映在绿叶中,苹果树、梨树上面挂满了青色的果实,葡萄藤攀爬在篱笆上,黄花菜绽放着细长的花瓣。“春天有花,夏天有叶,院子里有生机,看着心情就好。”
弘德村村支书任军说,全村5600多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216万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技能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从短期工变成长期的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
说起将来的打算,刘双斌说,现在国家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很大,他想多学点技能,多攒点钱,“在县城买套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宁夏弘德工业园区航拍图。 新华社发
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
新华社银川7月30日电(记者令伟家、马丽娟、陶一萍)下午5点多,日头西斜,在村子旁的工业园区上了一天班的刘双斌简单收拾一下,骑上电动车准备下班回家了。
刘双斌今年27岁。12年前,全家从宁夏南部的西海固,搬迁到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从他上班的公司到家里,骑电动车只需要五六分钟。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象过,出了家门就有平路。”刘双斌说。笔直干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小院落,鲜花盛开、水果挂梢的小花园……面对这些如今已习以为常的风景,刘双斌觉得,过去在老家西海固的日子“遥远得仿佛一场梦”。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刘双斌出生在距离红寺堡区200多公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曾经的西海固,缺水、缺粮、缺路,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
刘双斌的老家毛套村藏在六盘山深深的“褶皱”里,家是盖在半山坳上的一间土坯房。“一户和一户离得很远,出门往外面望,除了山还是山。”
在刘双斌的记忆中,最痛苦的是每天的上学路。学校离家十几里远,天不亮就要起床,爬坡过沟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因为离家远,他中午也不回家,两个馍馍加一瓶水,就是午饭,“最多的是玉米面、荞麦面、糜子面馍馍。”
吃水难是老家西海固刻在刘双斌记忆中的另一个印象。“去十里外的山沟里挑水,一天三四趟。一桶水到家只剩半桶,一半洒在了山路上。那时我总想着有一天要离开大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将西海固123万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干旱区,搬迁到地势平坦、靠近黄河的地区。
2012年,刘双斌一家5口作为生态移民,搬到了红寺堡区。“那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父母割麦子,村里通知要搬迁了。”刘双斌说,“当时不知道红寺堡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早先搬迁过去的人说,那里‘地都是平平的,没有山路’。”
政府给每户移民分配了一间新盖的砖瓦房。刚到新居的刘双斌,把屋里屋外查看了个遍,“比老家的土房子气派多了,厨房还有自来水!”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航拍图。 新华社发
刘双斌的新村子叫弘德村,村里给每个移民分了一亩地,刘双斌一家总共5亩,现在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2600多元的收入。刘双斌职校毕业后,现在和妻子、父母一起,都在村子附近的工业园打工,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在3000元左右。“这里活儿很多,只要人勤快,干什么都有收入。”
帮扶干部(右)和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前两年,家里又盖了两间新房,添置了新家具。记者看到,铝合金门窗锃光闪亮,白色的地砖干净整洁,沙发、茶几、冰箱、彩电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两年,村里又改造了卫生厕所,原来的蹲坑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厕所,现在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刘双斌笑着说。
刘双斌的家门前还有个小小的园子,青辣椒、小番茄掩映在绿叶中,苹果树、梨树上面挂满了青色的果实,葡萄藤攀爬在篱笆上,黄花菜绽放着细长的花瓣。“春天有花,夏天有叶,院子里有生机,看着心情就好。”
弘德村村支书任军说,全村5600多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216万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技能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从短期工变成长期的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
说起将来的打算,刘双斌说,现在国家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很大,他想多学点技能,多攒点钱,“在县城买套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来源: 新华社
为什么铝制中央板帆船是探险家的理想选择?
昨天推送了一篇80岁高龄的航海家吉米·康奈尔(Jimmy Cornell)驾驶电动帆船第四次环球旅行的文章,航海传奇:80岁航海家驾电动帆船再次开启环球航行之旅 。这位传奇的航海家,作家,演说家在40多年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已航行了20多万海里,包括三次环球航行以及两次南北极航行和西北航道航行。
他曾拥有过四艘帆船,从1974年下水的第一艘“Aventura”号,到1983年的第二艘,1997年的第三艘和2014年的第四艘,直到今天的第五艘全电动双体帆船“Aventura Zero”号。
吉米的第五艘帆船“Aventura Zero”号。
吉米驾驶他的铝制中央板(centreboarders -位于船底可收缩)帆船航行了约10万海里,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对这种帆船情有独钟。
吉米的第三艘帆船铝制活动龙骨帆船Ovni 43 "Aventura III "号-南极洲
“Aventura III”号 (船型Ovni 43)和“Aventura IV”号(船型Garcia Exploration 45)都是铝制带中央板的帆船。吉米和它们一起航行了大约10万海里,包括进入南极洲和西北航道,他曾明确表示,为了安全和方便,在巡航船上使用活动中央板有很大的优势。
在他的航海经历中,选择铝制帆船用于探索偏僻的区域是合乎逻辑的,活动中央板也是如此。后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他的巡航选择。立即减少吃水的能力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安全因素,因为如果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庇护,它可以进入受保护的浅水区。而且,由于平滑的船底也不会导致搁浅。
另一个优点是,当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锚地时,中央板还可以用于测深,这对术语“测深板”有了新的含义。在西北航道上,吉米的帆船曾撞上了一块地图上没有标明的岩石,但中间的活动板起了作用,它摇摆着沿着岩石的顶部擦过,然后又落回了原来的位置。唯一的受到伤害是他的自尊,但这对其他船都会造船大麻烦!
“Aventura IV”号在西北航道
“Aventura IV”号带有风轮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西北通道被称为航海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自从罗尔德·阿蒙森(Amundsen,Roald-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在1903-1906年成功穿越以来,全球总共只有94艘帆船效仿他完成了穿越。据说这些穿越西北通道的水手中有12位还登了世界最高的山峰。
在海洋勘探的历史上,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被证明比这更困难,因为这条航道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征服。原因很简单:尽管船只设计、技术和航海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航行在北极高纬度地区的人所面临的挑战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为明显。与其他高纬度目的地相比,西北航道带来的挑战是完全不同的。在其他地方,成功的航行主要取决于船长和船员的经验,以及船只的适航性,而在西北航道,有一个主要因素是完全不受你控制的——冰。
“Aventura IV”号
几个世纪的失败探险已经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穿越策略,但是水手们仍然完全受制于冰的条件。在短暂的夏季,由于漫长的冬季形成的海冰,以及上个冬天留下的旧冰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化,选择适合的线路及进航道的时间成了研究的重点。
2014年由于季节性延迟吉米第一次尝试失败,不过第二年他成功穿越了西北航道,他为这次穿越做了充足了准备,同时还组织了非商业性比赛“蓝色环球之旅”
这两艘帆船都是可上下调节的中央板,因此当完全升起时,中央板会缩回船体。压舱物也在内部,两种情况下的排水量比为32,这类似于大多数现代巡航游艇的排水量比、这带来了可观的性能优势。
中央板还有个主要作用是在航行时提供升力,并可抑制船体的横漂。完全放下后“Aventura III”号吃水2.4米,如果适当调整,它可以和大多数固定龙骨帆船一样。“Aventura IV”号的最大吃水深度为2.8米,中央板升起后吃水只有1米,他比前任表现还要好。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特殊功能,中央板需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航行,无论有风或无风。这也是中央板的真正价值体现,因为它可以减少湿表面。技巧是当风向超过135度时逐渐抬升中央板,并持续抬升到完全收回的位置,这时最大的优势是造成横甩的风险就可以消除。
那么在类似的情况下,当一艘固定龙骨帆船做同样动作的时候,船体就不会倾斜,这样可以将大三角帆保持得比其他时间更长。
因为没有龙骨作为枢轴,当中央板升起时,船只在强风中操纵更容易受影响,如果掌舵人出错,大浪可能把船推到极度倾斜,所示驾驶这类帆船需要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Aventura III”号的船底是几乎平的,没有龙骨,它就像一个大型风帆冲浪板,方向舵可以轻松保持着船的航向。“Aventura IV”配有双方向舵,所以舵效更好,乐趣更多。
Garcia 45
Garcia 是Grand Large Yachting旗下单体帆船品牌,Garcia 45采用全铝打造,这艘与吉米·康奈尔合作设计的穿越西北航道的船型为中型探险游艇树立了新的坚固标准。在恶劣的天气下,可以从驾驶舱前端完全受保护的位置或从驾驶室内的舵手站进行监视。
价格:498000欧元(不含税)
如今吉米再次扬帆开启四次的环球航行。他曾表示:“我从罗尔德·阿蒙森和其他许多北极探险家身上学到的是,挑战是需要克服的,任何一次探险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准备,还取决于坚持不懈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24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