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2、深度报道|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玉溪路径3、半月谈丨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
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
半月谈记者 字强 周文冲
明知项目有问题,还签字“同意”;参加项目评审会,只为拿“出场费”,不管项目科学性;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却敢冒充专家……近期,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曝光了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专家弄虚作假问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因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专家从专业立场上败下阵来。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的“官商学勾结”现象,亟须重拳整治。
给杞麓湖“治病”,29名专家开了“假药方”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动真碰硬,实施柔性围隔、水质提升和补水管道向湖心延伸3个样子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
云南省纪委监委发现,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的背后,既有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观扭曲、形式主义严重等原因,同时也有“专家”群体的助阵。
经调查,有29名专家参与了杞麓湖污染治理虚假项目,他们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有个别专家扮演“科研掮客”角色,在当地党委政府、项目承接方、技术专家之间牵线搭桥,一手拿施工方的好处,一手笼络专家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有些专家出于走过场、拿“出场费”心态,频繁参与相关项目评审会,却不关心项目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些人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只是临时凑数、救场的“砖家”。
云南省纪委监委认为,专家们丧失客观、公正、独立的科学研究立场,履行职责不到位,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工方“背书”,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是出具肯定性专家意见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上马“问题项目”“造假工程”的决策依据;二是技术把关不严,造成一些工程项目的设计缩水、建设缩水等问题;三是对待关乎民生的重大项目态度敷衍,研究材料不认真、没有深入实地调研、评审走过场,背离科学研究精神,败坏了学术风气。
专家为何失守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审中,在甲方即地方党委政府、乙方即工程承建方之间,专家扮演着独立第三方的角色,但由于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个别专家往往会自甘堕落,不惜为“问题项目”背书,沦为造假工程的帮凶。
——权力干扰。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在召开专家评审会前,往往会和专家讲一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某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很重要,某某项目会提高当地的产业完整度等,希望专家支持。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引进某项目后,会直接要求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想办法必须通过环评,甚至以“环评过不了就换人”要挟。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便只能央求专家高抬贵手审批通过。专家们在明知项目存在瑕疵和问题的情况下,出于“帮助”“补台”的心态,往往会给予项目肯定性评价。地方党委政府得到专家的“科学论证”意见后,更加坚定了上马“问题工程”的决心。一位专家说:“当专家最为难的就是,内心明知道项目的环评有硬伤过不了,但上级领导要求必须过。”
云南省纪委监委查明,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一手主导策划了杞麓湖柔性围隔这一样子工程,并从中获利。他利用职务便利、专业背景、学术资源,笼络专家为该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带偏了专家。
——利益诱惑。有的专家和官员、企业老板走得很近,并不避嫌,这就很难在评审中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有的专家自己开办环评公司,不少业务都是来自县区生态环境局或工业园区管委会,尤其需要维护与县区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的关系。为了能够不断接到环评业务,他们往往会放低专业要求,给“问题项目”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云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专家参加各类项目评审会,可以领取几百元、上千元不等的评审费,作为劳务报酬,但承接项目建设的企业不能向专家支付劳务报酬费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会把项目评审费摊派给企业,一些企业支付的金额有时高达万元。一些专家热衷参加项目评审会,也是专为拿“出场费”。
——人情绑架。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专家彼此多相熟,评审往往是相互帮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专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或同学关系,或师生关系,或同事关系。某专家这次接到“订单”要开展项目评审,会邀请自己较熟悉的人,这样比较“好通过”,下次别人邀请自己参加评审,也会还上这个人情。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方案很完善、具体、论证很充分,专家会一致给出“通过”的意见;如果项目可行,但还需要完善的,即使有问题,也会给出“原则同意通过”的意见,评审会之后由召集会议的人自己修改;除非项目非常糟糕,没有可行性,才会给出“不予通过”的意见,但这种情况很少。如果专家提出的建议较多,或者不予通过,就会被专家组其他专家认为不合群,会被“踢出群”,以后基本就没有机会参加行业评审。
几名专家在参与杞麓湖污染治理项目论证、评审的时候,都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最后出于人情等方面考虑,还是签下了“同意”意见。
破除权、钱、学交易关系网
目前,云南省已对玉溪市委、市政府等6个责任单位,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等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杞麓湖污染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破解环保领域“官商学勾结”现象,还需要强化监管,综合施治。
——树立正确政绩观。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章认为,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地方官员尤其是县区一级的领导如果认为只有开发才能有发展,往往会想歪点子,在环评上做手脚。王志章建议,尽快落实生态指标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牢生态文明思想,从源头上遏制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破坏环境的发展冲动。
——破除权、钱、学交易关系网。受访专家提出,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那些翻新花样向官员、专家行贿的不法商人,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于专家参与环保项目造假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开展警示教育,让专家不敢、不能、不想弄虚作假。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元清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库准入制度,开展严格的专业资格审查,绝不能让非专业人士滥竽充数,随随便便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审,而是要把真正有责任担当、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吸收进评审队伍。
王志章、周元清建议,加强对专家的日常监督管理,长期跟踪问效,一经发现专家参与评审的“合格”项目出了问题,专家存在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则应该认定为“失信专家”,列入“黑名单”。
——严格项目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尤其须遵循法治原则。”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吴满昌认为,项目评审、立项、实施、评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需要依法依规开展,只有做到过程合法合规,才能压减弄虚作假的空间,达到规范治理的效果。
来源: 新华社
深度报道|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玉溪路径
来源:玉溪网
峨山县老城区练江南苑小区改造后,燃气管道接入小区,地下管网进行了雨污分流,公共空间和绿化增多了;江川区煤业小区居民党晓玲所住的院子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后,一楼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从20多万元涨到40万元……与此同时,玉溪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按照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19年至2021年全国将连续3年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项目实施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推动下,我市于2019年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首批16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各县(区)均完成了一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让老旧小区变新颜。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玉溪应遵循怎样的操作路径?改造范围是哪些?居民能获得哪些实惠?近日,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哪些老旧小区在改造范围
“走,到小亭子那儿打牌去。”下午3点,峨山县67岁的居民师桂芬邀约同伴,到练江南苑小区内的中心凉亭去玩。离中心凉亭50米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之一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盖。尽管整个小区的项目还没完工,但居民们已经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实惠:下水道不臭了,天然气安装到家,电动车充电桩有了,增加了300多个停车位,暴雨后路面无积水……
峨山练江南苑小区实施改造后,增加了300多个停车位。
练江南苑小区是峨山县首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是该县打造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的示范点。该项目涉及10余个单位22个小区57幢房屋778户住户,通过拆除院落围墙、临违建筑等方式拓展公共空间,让幢与幢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增加了绿地、休闲凉亭、机动车停车位、单车棚、充电桩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小区人居环境,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峨山县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瓦庆耀介绍,练江南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约3200万元,争取到1747万元中央补助资金,不足部分通过小区资产盘活和群众筹资,解决了燃气管道、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问题,让小区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那么,老旧小区改造怎样才能获得中央资金补助?老旧小区又是如何界定的?市房改办主任金云华介绍,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于2000年1月1日以前,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按照相关政策,被纳入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范围的,均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中央配套基础设施补助资金,资金补助按照《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公式系数而定,2019年我市平均每户补助约1.6万元,各县(区)按照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略有不同。
中央和省级政策明确,已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改扩建(翻新)实施改造的棚户区(居民住房)及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得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畴。严禁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按照计划,我市2019年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5个511栋9367户87.67万平方米,已下达上级补助资金15427万元(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9547万元、中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5880万元)。今年3月底,我市各县(市、区)获得中央补助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为推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19年10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玉溪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改造内容、资金筹措、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按照该方案,我市从2019年起至2021年,用3年时间逐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其中:2019年为试点启动年,各地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试点,探索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存量任务的30%左右;到2020年,累计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存量任务的70%;到2021年,累计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存量任务的100%,基本完成存量改造提升任务。
老旧小区改造什么
峨山练江南苑小区改造时,设置了党群服务中心。
拆除院落间的围墙后,规划了停车位。
“群众期盼什么,老旧小区就改造什么。”金云华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主要包含小区面貌改观、房屋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及居住环境改优四个方面,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择改造项目,确定改造标准。
在改观小区面貌方面:着力整治小区脏乱差;清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和侵占绿地、道路的违章设施;清理楼道杂物及各类小广告;整治小区餐饮油烟等环境污染现象;对沿街建筑物立面统一规范;对小区围墙进行修复和改造。
在改善房屋功能方面: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维修屋面防水;对房屋外墙及公共楼道墙面进行维修改造;修复楼道灯;对破损的屋檐、台阶、楼梯扶手和雨棚进行修缮;适老化改造、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具备条件的加装电梯和设置门禁。
在改造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小区内道路修建;划置停车泊位,具备条件的建设立体车库;维修改造小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各种管线管道,具备条件的使用管道天然气;维修和更换老旧污水管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具备条件的修建综合管沟,完善消防管道、消防栓、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配置充电桩,配建化粪池;安装小区安防设施,增设小区门卫值班室,安装车辆道闸等出入管理系统;修复小区路灯,设置自行车棚;合理设置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点,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在改优居住环境方面:改造或配套建设养老、托幼、便利店、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清理整治公共绿地,补栽花草树木,完善小区绿化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建设小区游园,安装健身器材,增设休闲座椅等。与小区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供气、停车场(库)及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可纳入改造范围。
据了解,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遵循4个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各县(区)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总责,乡(镇、街道)、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与,各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根据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形成“市级指导,县(区)负责,乡(镇、街道)、社区实施,居民自治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重点,响应需求。以完善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为切入点,重点解决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等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摸清老旧小区底数,区分轻重缓急,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先易后难,统筹安排改造工作。
四是创新机制,治管并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和老旧小区产权单位的主体责任,充分兼顾居民需求,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引导居民合理选择自治管理或物业管理,推进小区后续管理专业化、常态化,构建“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长效管理机制。
“改什么,怎么改,全由业主说了算。”记者走访的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前都召开业主大会,充分听取业主的意见,最终形成大家认可的改造方案,再按方案和图纸具体实施。从目前改造成功的老旧小区来看,施工方就是根据老旧小区不同情况,坚持“一院一策”量身制定改造方案,力求设计方案精细化、改造工作品质化。截至目前,居民的参与率、满意度均超过95%。
试点取得了哪些经验
党建引领,是江川煤业小区成功改造的关键。
“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召集22个单位的778户住户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关键就是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而改。”瓦庆耀介绍,峨山县把练江南苑小区改造列为“书记领航”项目,由县委书记牵头,建立党建联盟例会工作制度,涉改单位的党委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各小区党支部书记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以党建为引领,高位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峨山县把要在3年内实施改造的164个老旧小区划分为18个网格,由县领导任网格长,结合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工作,强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为制定出业主认可又切合实际的改造方案,各地成立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选举小区党支部委员和楼栋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做好小区改造中业主的思想统一和协调工作。2019年,峨山县在需改造的164个老旧小区中成立了112个小区临时党支部、73个业主委员会。
在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强有力的协调下,200多名党员入户参与问卷调查,通过业主大会和入户调查广泛收集民意,最终制定出可行的改造方案。
江川区煤业小区,有40年党龄的77岁退休职工岳花柱当选小区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小区里的29名党员积极参与小区管理。每周,小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楼栋长义务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巡查和评比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和红黑榜公示的办法推动小区居民自治。
“以前我家先后有5辆电动摩托车被盗,现在有了门禁系统和摄像头,一样东西也没丢过。”江川区煤业小区居民李四焕向记者讲述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好处:每户每月只交20元的物管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请了门卫守大门,有党员参与治安巡逻,摄像头接入公安机关监控系统,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江川区煤业小区67岁的住户余爱华退休前是服装厂工人,在党组织的号召下,余爱华自发在小区物业管理用房里免费为小区居民开展缝纫服务。“国家给我们小区投了100多万元进行改造,党员同志都出来义务做事,我也要为小区做点贡献。”余爱华说,现在下水道不堵塞了,垃圾及时清运,车子也不乱停乱放,小区风气变好了,环境变优了,大家感觉更幸福。
红塔区东风二小区、交警支队小区、紫苑小区、公安二小区等几个老旧小区通过实施屋顶防水、供排水管网改造等,环境变好了,住户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一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后,改掉了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个个面貌崭新、和谐宜居的小区焕发生机。
老旧小区改造难在哪儿
市房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我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82个40506户2342幢近381万平方米。按计划,2020年将完成70%的改造任务,但记者走访后发现,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速度也应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难在哪儿?多名受访者一致认为存在四难:一是“一院一策”改造方案商定难;二是业主思想认识统一难;三是适老、扶幼设施落地难;四是资金筹措难。一些老旧小区在进行改造时,没有充分调动业主的积极性,改造资金仅局限于中央补助,因此缺乏长远、系统的改造规划,只能满足于“缺什么补什么”,导致改造不彻底、不充分,改造标准不高,效果提升不明显,小区变化不大。有的小区仅做了屋顶防漏、落雨管更换,没做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有的小区不愿自筹资金,导致燃气管道虽进入小区,但没有入户;有的小区拆除了临违建筑,但受场地限制,绿化少、停车难等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老旧小区改造,发动群众是关键,一定要激发广大业主的积极性,把‘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一名受访者认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因地制宜,既要尊重民意、公开透明,又要完善机制、建管并重,充分调动和激发城镇居民和相关单位积极性,让广大业主意识到改造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才能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良好局面。
还有人建议,要提高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认识,紧紧抓住这轮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争取把老旧小区全部纳入中央补助盘子,积极推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合力做好改造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15分钟生活圈”进行规划,以全局思维提升宜居水平;要结合实际,落实“一院一策”,敲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把老旧小区改造与保护历史文脉、民族特色、老城记忆和乡愁韵味等结合起来,让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彰显县域文化和街区特色。
短 评
党建引领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法宝
□ 一言
就在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玉溪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实施了一年。峨山县、江川区等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充分证明,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专业化和常态化的重要方式。
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回答好“改什么、怎么改、谁出资”的问题。小区居民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老旧小区里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下水道堵塞发臭、屋顶漏雨,还是治安问题堪忧、公共设施欠缺,这些细节问题,只有居住其间的居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居民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主体,必须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才能解决好老旧小区的各种“顽疾”。
然而,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企业和组织已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小区处于无人管或无物业的状态。面对老旧小区里“一盘散沙”的现状,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小区党支部,成立业主委员会,将楼栋里的党员找出来,在微观上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的单位社会体制,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和社会治理奠定组织基础。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全市4万余户城镇居民,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要将小区居民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向“顽疾”宣战,对问题开刀,就要充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升其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问题解决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出主意、献智慧、做决定。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切的为民情怀狠抓基层党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3年的努力,让全市的老旧小区设施得配套、品质得提升、风气大改变。
编辑:陶晓兰 审核:马儒文
半月谈丨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
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
半月谈记者 字强 周文冲
明知项目有问题,还签字“同意”;参加项目评审会,只为拿“出场费”,不管项目科学性;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却敢冒充专家……近期,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曝光了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专家弄虚作假问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因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专家从专业立场上败下阵来。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的“官商学勾结”现象,亟须重拳整治。
给杞麓湖“治病”,29名专家开了“假药方”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动真碰硬,实施柔性围隔、水质提升和补水管道向湖心延伸3个样子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
云南省纪委监委发现,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的背后,既有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观扭曲、形式主义严重等原因,同时也有“专家”群体的助阵。
经调查,有29名专家参与了杞麓湖污染治理虚假项目,他们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有个别专家扮演“科研掮客”角色,在当地党委政府、项目承接方、技术专家之间牵线搭桥,一手拿施工方的好处,一手笼络专家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有些专家出于走过场、拿“出场费”心态,频繁参与相关项目评审会,却不关心项目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些人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只是临时凑数、救场的“砖家”。
云南省纪委监委认为,专家们丧失客观、公正、独立的科学研究立场,履行职责不到位,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工方“背书”,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是出具肯定性专家意见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上马“问题项目”“造假工程”的决策依据;二是技术把关不严,造成一些工程项目的设计缩水、建设缩水等问题;三是对待关乎民生的重大项目态度敷衍,研究材料不认真、没有深入实地调研、评审走过场,背离科学研究精神,败坏了学术风气。
专家为何失守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审中,在甲方即地方党委政府、乙方即工程承建方之间,专家扮演着独立第三方的角色,但由于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个别专家往往会自甘堕落,不惜为“问题项目”背书,沦为造假工程的帮凶。
——权力干扰。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在召开专家评审会前,往往会和专家讲一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某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很重要,某某项目会提高当地的产业完整度等,希望专家支持。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引进某项目后,会直接要求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想办法必须通过环评,甚至以“环评过不了就换人”要挟。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便只能央求专家高抬贵手审批通过。专家们在明知项目存在瑕疵和问题的情况下,出于“帮助”“补台”的心态,往往会给予项目肯定性评价。地方党委政府得到专家的“科学论证”意见后,更加坚定了上马“问题工程”的决心。一位专家说:“当专家最为难的就是,内心明知道项目的环评有硬伤过不了,但上级领导要求必须过。”
云南省纪委监委查明,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一手主导策划了杞麓湖柔性围隔这一样子工程,并从中获利。他利用职务便利、专业背景、学术资源,笼络专家为该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带偏了专家。
——利益诱惑。有的专家和官员、企业老板走得很近,并不避嫌,这就很难在评审中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有的专家自己开办环评公司,不少业务都是来自县区生态环境局或工业园区管委会,尤其需要维护与县区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的关系。为了能够不断接到环评业务,他们往往会放低专业要求,给“问题项目”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云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专家参加各类项目评审会,可以领取几百元、上千元不等的评审费,作为劳务报酬,但承接项目建设的企业不能向专家支付劳务报酬费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会把项目评审费摊派给企业,一些企业支付的金额有时高达万元。一些专家热衷参加项目评审会,也是专为拿“出场费”。
——人情绑架。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专家彼此多相熟,评审往往是相互帮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专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或同学关系,或师生关系,或同事关系。某专家这次接到“订单”要开展项目评审,会邀请自己较熟悉的人,这样比较“好通过”,下次别人邀请自己参加评审,也会还上这个人情。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方案很完善、具体、论证很充分,专家会一致给出“通过”的意见;如果项目可行,但还需要完善的,即使有问题,也会给出“原则同意通过”的意见,评审会之后由召集会议的人自己修改;除非项目非常糟糕,没有可行性,才会给出“不予通过”的意见,但这种情况很少。如果专家提出的建议较多,或者不予通过,就会被专家组其他专家认为不合群,会被“踢出群”,以后基本就没有机会参加行业评审。
几名专家在参与杞麓湖污染治理项目论证、评审的时候,都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最后出于人情等方面考虑,还是签下了“同意”意见。
破除权、钱、学交易关系网
目前,云南省已对玉溪市委、市政府等6个责任单位,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等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杞麓湖污染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破解环保领域“官商学勾结”现象,还需要强化监管,综合施治。
——树立正确政绩观。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章认为,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地方官员尤其是县区一级的领导如果认为只有开发才能有发展,往往会想歪点子,在环评上做手脚。王志章建议,尽快落实生态指标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牢生态文明思想,从源头上遏制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破坏环境的发展冲动。
——破除权、钱、学交易关系网。受访专家提出,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那些翻新花样向官员、专家行贿的不法商人,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于专家参与环保项目造假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开展警示教育,让专家不敢、不能、不想弄虚作假。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元清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库准入制度,开展严格的专业资格审查,绝不能让非专业人士滥竽充数,随随便便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审,而是要把真正有责任担当、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吸收进评审队伍。
王志章、周元清建议,加强对专家的日常监督管理,长期跟踪问效,一经发现专家参与评审的“合格”项目出了问题,专家存在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则应该认定为“失信专家”,列入“黑名单”。
——严格项目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尤其须遵循法治原则。”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吴满昌认为,项目评审、立项、实施、评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需要依法依规开展,只有做到过程合法合规,才能压减弄虚作假的空间,达到规范治理的效果。
(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2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