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在京东金融页面已经成为“过去式”的产品,因为中央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小组的一纸公函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款产品即是京东金融创新产品之一的“白拿”。作为创新产品系列之一,该名字与京东金融对于创新金融产品命名的文风一脉相承。而这次的问题恰恰出现在了这个似乎很形象的名字上。
该公函指出了京东金融指六宗罪,仔细看这六宗罪,表面是对产品本身的否定,事实上却可以嗅到对于平台与金融资产交易合作模式的“封杀”,以及对于金融创新所引发风险的忧虑。
商品购买者突变债务人
作为电商平台,无非是想用更多办法催促消费者加快购买步伐,加速平台销售速度,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资金周转率,并借助资金周转通道赚取更多的额外收益。
白拿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诞生,简而言之,白拿即用户通过京东金融平台购买由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广交所”)的理财产品,同时通过中融信托下设的信托贷款购买所需商品,并以理财收益归还信托贷款,周期结束用户获得最初投资的本金以及购买的商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白拿用户处了解到,更多的消费者是将其看做是一次购买理财产品并赚取收益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其实质是买保险,真正白拿的是本金的保险理财收益,并且通过对比银行定期存款、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后,得出白拿“更赚钱”的结论。
但是,更多人却忽视了“致命”的一点,即理财收益用来支付产品本身之后,还有部分资金用来支付消费者白拿操作过程中“被动”获得的一笔信托贷款。选定商品,点击确认按钮后,将会出现用户需要投资的金额、基本信息。此外在最下方指出,需要用户“已阅读并理解下述内容,并承担相关风险”。而该下述内容包两个合同,三款协议以及一个风险提示。具体为《产品合同》、《平台服务协议》、《开户协议》、《信托贷款合同》、《委托代扣服务协议》以及《风险提示》。
至此,在购买商品以及理财产品之余,用户还获得了第三重身份:“债务人”,一旦信托贷款出现差池,消费者还要承担贷款偿还义务,一旦偿还未成功还要被纳入央行征信记录,随后带来的将是购房贷款无法进行、信用卡申请权利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类比之下,指定格式条款原则(即如果制定者为实施者强加了义务或权利)必须详细告知对方。在这样复杂的三层产品架构关系中,单独拿出来任何独立的双方都不存在问题,但是三者之间存续的关系以及产品之间的关联需要明确。”一位资深法律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京东金融的投资者在购买白拿商品的过程中,是通过较小字体而非明显注解告知投资者实际情况,但是仍然不能被视为“重大误解”,因此不构成可撤销合同,同时并未触犯《合同法》中规定的关于无效合同的任何情形,因此也不构成无效合同。
“投金额拿实物的模式很早就存在了,只是京东金融‘更上一层楼’,为了商品本金流动性加入了信托贷款。”在这三层架构中,每一方看似都各得其所,京东获得了电商平台商品流动,此外与中融信托以及广交所签订合作协议、代销协议赚取佣金费,广交所可以获得流量销售理财产品,而中融信托可以发放信托贷款获得贷款利率。
此外,京东金融还有两项背后不易发现的隐藏内容。
一方面,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理财收益与信托贷款贷款利率之间,除去商品价值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利差,这笔积少成多的利差在购买过程中并不能看出最终去处,不排除被京东金融“自留”。
另一方面,从协议表面来看,中融信托的是信托贷款的贷款人,而实际委托人却是上海京奥卓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唯一股东为上海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即京东金融的运营实体。该公司于2016年6月20日更名,在此之前名称为上海京东尚博广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