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华朗原创思想十倍创新十倍指的是多少

文:张立

01

什么是十倍创新

什么是创新?众说纷纭,而我给创新一个极简的定义,即创新就是不同。伟大的创新即是十倍的不同。

所有伟大企业,都有一个极简的特征,就是在产品或服务上至少有一个点上是十倍不同的。

如苹果的手机,在用户体验上就强于当年竞争对手十倍数量级,以至最终的结果是苹果摧枯拉朽地横扫智能手机界;如华为的万门程控交换机的性能,当中兴等企业还是千门交换机时代,华为因万门程控交换机不仅从被动挨打变成赶超竞争对手,而且更是一骑绝尘;如小米手机以十倍性价比,成功俘获屌丝的芳心,成就雷布斯的千亿估值天下。

什么是十倍创新?

十倍创新就是用十倍的不同,创造十倍速的增长。

这里面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不同,二是增长。

十倍增长是目标,十倍不同是达成目标的方法。十倍的不同不是指在全面上的,而是指局部的,选择点上的十倍不同,是压强原理。十倍速增长是伟大公司的共同特征,增长速度是衡量所有组织核心指标之一。

在过去二十里,深圳大部分著名的公司年均都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巴菲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年化收益率的稳定。有人做过统计,从1965年到2014年,在这50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97%,正是这个数值让巴菲特稳坐全球财富排行榜前三名。

02

十倍创新的含义

回顾创新的历史,从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后,他从经济学角度给创新下了定义,即创新是旧要素的新组合。

德鲁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创新组织,并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创新与社会组织创新,指出创新的本质就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从熊彼特到德鲁克,德鲁克完成了从“生产要素新组合”到“创新型组织”创新理念的过渡。德鲁克认为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的职能,也是所有组织的职能。

创新作为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一项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应是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家是其中最要的主体;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创新不仅令企业成功,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克里斯坦森则从产品的角度来阐述创新,提出了价值网与第二曲线(破坏性技术)的概念。第二曲线概念对于大企业创新的窘境及小企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十倍创新不同于以上三位大师的创新理念,我们从更加实用的角度,也综合了以上三位大师们的适用于当下时代背景的要素。

第一为什么是十倍呢?因为根据数学上的算法,十倍是一个数量级;十倍创新就是一个数量级上的突变,能产生至少十倍的功效。因此,一次成功的十倍创新就能产十倍的势能,能彻底摆脱对手的纠缠,将其远远地甩在身后。

第二,十倍创新包含四个层次。

第一层的十倍创新是基础层创新,即运营上的十倍好或十倍不同,即在一个点上做得比别人好十倍。如海底捞的服务;如一招鲜吃遍天;如一针捅破天;如一米宽千米深的艺术精神等。

第二层的十倍创新是产品层的十倍创新,也叫技术上的十倍创新。即运用革新的技术优势或整合,将产品性能或效率提升好十倍。如万门交换机;如苹果手机触屏;如数码相机;如互联网营销。另外如蒸汽机、电、计算机等革命新技术的出现都带来革命性的十倍创新。

第三层的十倍创新是战略上的十倍创新。新的战略方向,如农村包围城市之于城市中心论战略,如一切归于统一战线与独立自主的统一战线的战略路线;如华为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的战略变化;新的客户价值主张及新的客户体验,如阿里的支付宝;如京东的当日达物流服务等。

第四层的十倍创新是公司系统的管理创新,是对组织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升级,建立能动员全员的创新型组织或叫指数型组织;如毛主席的整风运动与大生产运动;如华为每年的管理变革;如阿里的整风运动与大生产运动;如平安的组织变革等。

十倍创新的目标是为了十倍增长,除了不同之外,速度是十倍创新的第二个关键要素。

飞机之所以能在空中飞,潜艇之所以能在海中游都是因为速度。没有速度,不算十倍创新。从速度的变化上,我可以判断出何时必须启动哪个层次的十倍创新。

有人或许会说,不增长了怎么办?不增长就意味着死亡,十倍创新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用十倍的不同推动持续的十倍速增长。

因为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不断地在增长,技术在以各种定律在不断变革增长中,各国发行货币的速度在不断增长中,人口在持续的增长中,GDP在持续的增长中。一旦企业过了失速点,领导者思维一旦固化,企业就难以重新启动,除非更换领导者。

所以企业必须在到达失速点前启动十倍创新,以保持持续的增长。技术是十倍速增长变革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所以我们重点来看看技术的十倍增长定律。

“摩尔定律”告诉我们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每18个月翻一番。事实证明,它相当准确。随着这种指数级的急剧增长,出现了大量创新,其中就包括自动驾驶汽车。

如果这种指数级的增长持续下去,那么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能力会再翻两番,让今天的自动驾驶汽车看起来又原始又蹩脚。

“吉尔德定律”告诉我们,带宽的增长速度至少是计算能力的三倍。意味着,如果计算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那么带宽会每6个月翻一番。

其结果就是互联网流量的爆炸性增长。随着带宽增加,网络连接的数量也会增加。

正如以太网的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在梅特卡夫定律中所说,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联网用户数加倍,网络的价值会翻两番。

这个定律解释了脸书和优兔何以扩张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网络越大,就越能吸引新用户。

进一步推动这一增长的,是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 Hal Varian)的一项观察结论。“范里安定律”阐述的是可以自由运用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决定了对现有思想进行重要结合的可能性。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在某种意义上并不需要新技术,只需要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Wi-Fi)高级传感器、防抱死刹车、自动变速器、牵引力和稳定控制系统、自动巡航系统、车道控制系统和地图绘制软件等现有技术“混合”起来。

这样的现有技术越多,“混合”可以利用的空间越大,这些组合的价值就越大。因此,企业家就会越快将这些组合推向市场。

正是由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范里安定律所描述的潜在技术能力的这种结合,带来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其结果不只是新产品,还会带来新的运营方式,催生新的经济领域,价值会转移,工作性质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03

如何做到十倍创新

既然十倍创新如此重要又如此有效,那怎样才能做到十倍创新呢?做到十倍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四大原则。

一是非对称性原则

非对称性是掌握战略主动权的核心。非对称性可体现在换一个方向发力,是单点发力以点带面,是少即是多,是与竞争对手在在不的价值网上用力,是基于竞争而不是基于市场,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关键在于要有“我的”一套。首先是不与强敌纠缠,决不在敌人期待的时间、地点,以及敌人期待的方式与敌人交锋;其次是以灵活的机动与作战,调动敌人,制约敌人,把战争完全导入对自己有利的轨道,按照自己的节奏、方式,完全主动地与敌人交战。

人民军队之所以无往而不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形成了“我的”一套,形成一整套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建立“我的”一套,目的是要掌握主动权。

竞争的成败完全是由方向决定的,如果战略进攻方向对了,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战略的主动权和节奏。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全面出击或者多面出击,加上在所出击的方向没有绝对优势(如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的话,注定走向战略大败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而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要义所在,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崛起历史经验、总结我国近代以来从落后到追赶的经验教训,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趋势、结合我国国情而形成的重要战略方针。

二是代表未来趋势原则

十倍创新是更换系统,不是打补丁。十倍创新往往是低端逆袭,是边缘创新,是以弱胜强。其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本质是必须代表未来发展趋势,否则最终都是一地鸡毛。

没有把握趋势的长期主义,都是自掘坟墓。只有代表未来趋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能越战越勇、才能以质变带进量变、以量变带进裂变,才能在指数级的增长中实现力量转化与对比。

阿里京东对实体店的逆袭,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智能手机替代模拟手机,互联网改造后的企业对传统企业的降维打击,都是代表趋势的十倍创新案例。

三是杠杆原则:以一当十

十倍创新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在主要矛盾点上用十倍之力。杠杆是最好的一个明证。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点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十倍创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必须比现有的在某一点上好上十倍,而非全方位的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战略的本质所在。

只有在一个点上比现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才能创造非对称竞争态势,以突出感明显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可以在客户体验感、客户价值获得感上建立强大的势能,可以彻底瓦解用户对过往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迷恋和依恋,从而能够快速获得用户的支持度和忠诚度。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探索阶段,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她提出革命方针必须比当时各政党的革命方针好上十倍。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解决农民的动员问题。

以6次的土地改革运动为例,农民获得的好处比过往任何朝代或者政党的土地政策都好上十倍。

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可以做好 5G 的公司,有几家,可以做好微波传输的公司,也有几家。但是,可以把 5G 和微波传输放在一起,组成 5G 传输网络的,全球只有华为可以做到。

这意味着,一家覆盖面积广的电信运营商,一旦采用了华为的设备,就可能节省数以百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只有华为能做到并能大规模降本且提升客户体验的产品。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华为的这项技术就是一项十倍创新。一些国家为了限制华为的产品,就要付出更多基建成本,这就是创新的真正价值所在。

四是聚焦原则:以十当一

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十倍创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虽然代表趋势、比现有的好上十倍,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在力量对比上还是远远不足以压倒现有的巨头,因此必须在战术上采取以十当一的策略,集中绝对优势资源彻底变现十倍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价值。

如上文所提到的,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只有把战略上的以一当十和战术上的以十当一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打破敌人的“围剿”,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终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形势。

华为的成功也是采取“战略上的以一当十和战术上的以十当一结合”。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总结到: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

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04

十倍创新的苹果仍看不到天花板

数字经济领域最经典的一次十倍创新是iPhone,只要触屏交互的智能手机不被颠覆,苹果公司依然是数字世界的龙头。

与此同时,上述移动互联网超级船票获得者的垄断地位也不会被打破。诸多行业的数字化率还在进行,数字经济巨头们的天花板仍未见顶。

苹果公司的赚钱秘诀就是,开发出iPhone这款十倍创新产品,同时,通过开放软件应用商店,吸引了全球最厉害的软件开发者。

这些开发者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是脸书、微信、抖音、支付宝、淘宝、美团、滴滴和ZOOM等这些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娱乐和事业各个方面。

正因为如此,iPhone赚取了手机硬件行业的大部分利润。同时,在苹果的损益表中,其互联网服务收入相当于向数百万开发者收取了“苹果税”,这就是他们获取暴利的秘诀。

只有十倍创新者才会获得不可思议的额外奖赏:垄断和暴利,其他竞争者只能争夺其余市场份额。

自从2007年初代iPhone发布迄今,苹果公司再也没有发明任何十倍创新产品,不同代际的iPhone,也只是迭代创新而已。这就说明十倍创新产品并非漫天星辰,而是如同日月般稀有。

取代苹果的唯一途径就是完成一个新的十倍创新,缔造一个新的方舟。否则,苹果的暴利就仍将继续。

05

无人驾驶界的IOS:特斯拉远不是新能源车这么简单

百年的汽车工业需要一次弥足珍贵的十倍创新,特斯拉就是这样级别的创新。特斯拉显示屏有电脑的属性,有智能手机的属性,也有万物互联的属性,这才是智能汽车的标准。

万物互联发展到现在,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是汽车被连网了,同时诞生了特斯拉这样的智能终端雏形。

马斯克不断在更新特斯拉上的软件,就像苹果不断更新的iOS版本一样,从始至终,马斯克都将特斯拉当作一个电脑终端在运营。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软件当然是关键,但是,正如苹果无法开发出所有有价值的应用软件一样,特斯拉也做不到。

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并且开启了汽车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是终局,过程是持续不断地迭代创新和驾驶数据的获取。这才是特斯拉高估值的真正支撑点。

有句话说,我们只要将每辆特斯拉的显示屏拿走,这家公司的股价可能就会崩塌。这块显示屏,才是特斯拉和传统汽车厂商股价差异的根本,不停迭代、越来越多的特斯拉运营汽车,让马斯克轻易地抓取着用户数据,发现新的用户痛点并通过软件加以改进。

而传统车企卖出一辆汽车,就几乎和用户失去了联系。说穿了,特斯拉是联网的拥有操作系统的智能汽车,而传统车企只是生产单机版的汽车而已。

06

无人驾驶界的Android:华为汽车开售啦

智能汽车不完全等于智能驾驶。汽车是最为理想的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我们退后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款封闭的端到端的智能汽车,就像iPhone一样,那么,谁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安卓呢?

2021年在4月19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与汽车品牌赛力斯联合推出了一款智能汽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4月21日起,用户可在华为旗舰店进行体验。

2012年,华为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2020年10月,华为发布了HI商业模式(HuaweiInside),华为将为合作车企提供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说,华为的布局在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比如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电源管理等。“华为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

华为帮车企造的车,到底啥模样?最先发布新车的是北汽蓝谷和极狐阿尔法S,都有一个后缀“华为HI版”,也就是说采用了华为的核心技术,包括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鸿蒙系统。正因为华为的“inside”,使得这两款车成为了“华为汽车”。

这次在华为旗舰店开卖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是一款由东风小康制造的车,采用了HiLink、HiCar技术,所以名字里面有“华为智选”四个字。

华为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赛力斯推出的“驼峰”电驱增程系统,搭载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可提供长续航、高性能的驾控体验。这款车型可以提供“有电加电,无电加油”的灵活选择。在纯电模式下可续航150公里,在增程模式下可续航1000多公里。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配备HUAWEI HiCar解决方案,支持在手机和车内中控大屏间随时随地切换导航、音乐等应用,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交互控制。用户下车前可远程打开家中空调、智慧屏等智能终端,实现“管车也管家”。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光学测量仪器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65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华曙高科上市长沙新增一家上市公司高科技上市公司
下一篇: 【推荐】华林证券2018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56降幅超营收华林证券佣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