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持续暴力反弹。
12月5日,港股指数全线飙涨。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4.5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5.3%,恒生科技指数涨9.27%。
国内政策和海外流动性改善提振预期,市场信心持续增强,多重利好共振令港股强势反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香港恒生指数11月累计上涨26.62%,一度创下近10年最大单月涨幅纪录。自10月底以来,恒生指数已经累计上涨31.3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50.14%。
恒生科技指数反弹超50%
12月5日,港股几乎所有行业收涨,医疗保健板块领涨,涨幅高达9.62%,零售业板块、技术硬件与设备板块等涨幅居前。
科网股大涨,平安好医生大涨37.91%,哔哩哔哩-W大涨28.84%,小米集团-W大涨13.64%,百度集团-W上涨11.12%,阿里巴巴-SW涨9.26%,美团-W涨3.75%。腾讯控股涨6.08%,股价站上300港元/股,为近3个月以来新高。消费股持续走强,奈雪的茶涨9%,海底捞涨近8%;保险股普涨,中国平安涨超13%;汽车股大涨,小鹏汽车涨超26%。
港股基金再次飙涨,如港股通互联网ETF、港股互联网ETF分别大涨8.94%和8.48%,中概互联ETF、恒生科技ETF、中概互联网ETF上涨幅度接近8%,近20只港股ETF单日涨幅超6%。多只港股通ETF近5日涨幅超过20%。
自10月底以来,恒生指数已经累计上涨31.3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50.14%。值得注意的是,港股目前仍处于底部反弹阶段,最新指数仅修复至9月份点位附近,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仍分别下跌16.58%和25.26%。
外资回流,不断加仓中国资产
港股持续暴涨,近期牛冠全球,其背后除了南下资金抄底原因外,外资机构资金的“扫货”也为港股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全球顶级巨头跑步入场,真金白银做多港股。
据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文件,11月30日,贝莱德以每股16.7002港元的均价买入中兴通讯290.82万股H股,持股比例从9.77%增加到10.15%。
11月30日,高盛以每股99.4869港元的均价买入康希诺生物62.7万股H股,持股比例从4.63%增加到5.11%。
11月29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49.1982港元的均价买入美团2072.3万股H股,持股比例从4.67%增加到5.04%。
11月28日,摩根大通增持银河娱乐1999.6541万股,每股作价42.6809港元,总金额约为8.53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2.64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6.05%。
此外,中国平安、紫金矿业、理想汽车、中国财险、招商银行和中海油田服务均获得全球顶级巨头买入。
市场普遍认为,港股在年初至10月底期间的下跌,主要受外资净流出影响。据兴证证券此前统计,港股市值前100公司中,南向资金持仓占港股流通股本比例仅为5.7%,海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为23.3%,外资对港股的影响力较强。10月底以来,港股持续反弹的主要推动力量或源自外资回流,例如近两个交易日,在南向资金净流出的前提下,港股指数仍在持续大涨。
除了港股,多个数据显示,外资正不断回流买入中国资产。北向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A股,在11月净买入A股601亿元后,12月份短短3个交易日已累计净买入214亿元A股,抄底资金加速。海外市场上不少投资中国的基金资金流入转正,如中金金瑞中国互联网ETF在11月为资金 正流入,是近五个月来首次,11月30日,流入iShares中国大型股ETF的单日资金达到1.05亿美元,为今年3月来最高。
机构仍纷纷看好
当地时间12月4日,摩根士丹利时隔近两年再次看好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2021年1月以来的“持股观望”上调至“增持”,将恒生指数目标从18200点上调至21200点。恒生指数最新点位为19518点,新的目标价意味着上涨幅度将超过8%。摩根士丹利将评级上调的原因归结为多项积极的进展以及重新开放的明确路径。
在具体行业上,摩根士丹利建议增配消费品公司以及其他广泛受益于疫情政策放松的行业公司,并增加对离岸中国股票的配置。摩根士丹利看好的并不只是港股,而是和中国相关的股票。鉴于对亚洲新兴市场股票的盈利增长和市盈率扩大的一致预期,摩根士丹利甚至认为:“一个新的牛市周期正在开始”。
港股反弹与之前有何不同?天风证券认为,本轮反弹与第二季度不同,国内政策改善重申经济增长、美元见顶迹象都已较明确,推动了估值相对底部抬升。预计市场或偶有波动但方向更加明确,已经逐步从反弹走向反转。重点关注即将到来的年末决策层会议指引。当前恒生科技估值仍处于低位,多数平台企业三季度盈利超预期,收入加速的预期随宏观环境向好不断积蓄,中期内预计收入增速与利润率中枢回升有望共振,推动业绩回归较高增长,风险收益比可观。
港股估值水平如何?开源证券表示,港股当前估值水平偏低,恒生指数预测未来一年市盈率为8.2倍,远低于历史平均值12.4,显著低于深证成指的15倍PE、标普500的16.4倍PE,已经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体增长潜力相比海外的相对优势有望凸显,驱动港股业绩估值抬升。
具体板块来看,东吴证券认为,头部互联网公司作为中国核心资产,正在迎来新的春天。短期预计Q4将是业绩底,2023年Q1-Q2环比持续回暖,之后真正进入复苏;中长期,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国内政策边际向好、公司运营效率持续优化等因素对基本面与估值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港股反弹之快,让投资者大呼意外。不过,也有投资人士提醒,港股仍是熊市状态,当下的反弹属于预期炒作下的估值修复阶段,拉长时间看仍需要等待更多积极指标出现。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