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持续推动全球化-弘毅基金会

本报记者 张娜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组会上,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皓哲、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金兴钟以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发表了见解。弘毅投资董事长、中美交流基金会理事赵令欢主持。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疫后复苏进入关键时期,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显得尤为迫切,而修复和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持续推动全球化。

韩慕睿表示,受新冠疫情冲击、欧洲地缘冲突及日益紧迫的能源转型需求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近年来,各国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矿产资源在经济和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愈发重视。同时,这些因素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因此,提升供应链韧性迫在眉睫。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严重掣肘全球经济复苏。赵令欢表示,除疫情、地缘冲突的影响之外,还要重点关注技术进步和产业进步对原有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冲击。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各国参与、各方建议、共同治理。

胡建华对未来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保链、稳链、固链方面,更多依托数字技术。二是要注重绿色低碳。绿色低碳是当前全球共同认知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未来要在供应链修复和重构上多投入,对符合“绿色低碳”的关键领域要“开绿灯”。

韩慕睿认为,最有效的行动是支持运转良好、开放、流动性充分和价格透明的市场,确保大宗商品全球供应链高效运转,简化新增供应量推向市场的过程,同时增强政策的确定性。这些措施将减少风险、增加确定性,并促进全球资本高效流入关键矿产资源的生产和供应环节。

黄奇帆谈到了全球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他认为,部分产业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从长远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对中国来说,要把产业链集群搞好,不在于这些附加值相对低的产业,而在于附加值高的产业。

黄奇帆认为,应对当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需要把握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二是要培育并形成一批既能组织上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三是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

在黄奇帆看来,今后二三十年,中国应抓好类似像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家政服务的人型机器人、提供数字秘书服务功能的智能终端等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整机产品,使之成为世界性、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在这些领域,中国有的跟跑、有的并跑,还有的领跑全球。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他们建议,积极培育核心产业链和关键环节,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光学影像

光学系统测试

光学影像测量机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73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修仙小说,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小说
下一篇: 股票大阴棒之后的走势股票中看K线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