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通过全要素投入推动可持续脱贫—万达包县扶贫开创企业扶贫工作新模式-万达产业基金

一、摘 要

企业扶贫的全要素模式是指企业不仅进行产业扶贫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且还从教育、社会兜底等其它方面实施扶贫项目,实现经济、教育、信心、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提升,最后达到可持续脱贫的效果。万达集团通过包县帮扶贵州丹寨县,使丹寨万达小镇从默默无闻的贫困县,一跃成为黔东南州的“旅游新星”。万达丹寨扶贫从实践过程看,反映出“动力、过程、结果”系统解决贫困问题的工作思路;从实践行为看,体现出“把企业家精神注入到扶贫事业”的突出特点;从实践结果看,不仅解决物质上短期贫困问题,还追求从精神、行为、社会和文化方面谋求长期的扶贫效果。万达企业扶贫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八句话:真心投入、社会创业、科学决策、机制创新、专业运营、注重实效、深度融合、持续发展。该模式具有普适性,这种源自实践的经验,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颇有借鉴价值,对贫困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更是意义重大。

二、背 景

大量反贫困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非个别因素使然。因此把贫困归咎于自然生态条件、资金、技术,或者人口素质的观点都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因为从贫困经济运行的不同侧面固然可以寻求出不同原因,但是各个单独侧面原因都无法完整的概况贫困的综合成因。

万达集团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2018年企业资产约928亿美元(6257亿元),收入318亿美元(2143亿 元)。万大集团注重扶贫工作,结合二十余年的扶贫经验,开创性提出企业包县扶贫的方案,即万达集团承诺帮扶丹寨县在2019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通过大胆实践,万达在丹寨县兴办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丹寨万达小镇、每年发放兜底扶贫资金,这些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减轻丹寨贫困问题具有立杆见影的好处,而且将对丹寨扶贫起到长期的效果。

丹寨万达小镇全貌

三、项 目 实 施

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全貌

当地群众获得扶贫基金支持

2014年万达集团与丹寨县政府签订包县扶贫协议,先后捐资3.1亿美元(21亿元)在丹寨县开展长期、中期、短期扶贫项目。4450万美元(3亿元)建设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扶贫提高当地人口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达到长期扶贫的效果;1.9亿美元(13亿元)捐建丹寨万达小镇,通过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起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扶贫效果;7146万美元(5亿元)设立万达产业扶贫基金,每年拿出742万美元(5千万元)万达产业扶贫基金设置扶贫劳动公益性岗位,开展生产(劳动)扶贫奖补、对特殊人群生产生活救助。

其中,大部分扶贫工作主要是依托丹寨县万达小镇进行的,通过建立丹寨小镇,在小镇实施综合性的扶贫工程,囊括就业、医疗、教育、生产等各个环节。丹寨万达小镇的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提供动力、控制过程、落实效果,如下图所示。

万达丹寨小镇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

1. 提供动力

一方面,政府提供政策,发挥行政力量支持扶贫项目快速启动。2014年12月万达集团与丹寨县政府签约以后,丹寨县政府成立了10个人编制的万达办,专门对口协调和服务万达集团的扶贫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投入资金、专业团队、配套产业资源,启动扶贫产业。万达集团对建设丹寨万达小镇非常重视,成立丹寨万达商业管理公司,负责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营。

2. 控制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关键内容:一方面选择正确的扶贫项目,另一方面是科学执行。

第一,万达在扶贫项目选择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机制。立项、形成初步思路、实地调研、多方论证、方案优化、方案落地、效果评估、董事长最终决策,程序严格。综合权衡之后,万达集团决定建设丹寨万达小镇。

第二,科学执行。一是在时间把控上,速度就是生产力,果断决策非常重要。二是在科学性把控上,方案论证、方案优化必须科学理性,宁缺毋滥,杜绝任何形式的武断马虎、不负责任。三是在质量把控上,万达利用领先设计技术,先进管理方法,保证施工质量。

3. 落实结果

第一,在经济层面上。丹寨万达小镇为劳动力转化为经济价值提供平台,丹寨万达小镇创造了保安、环卫、服务员等1255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2.7万元;贫困人口还可以选择农家乐、销售农作物、手工艺品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第二,在精神与行为方面。丹寨吸引了周边县市和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旅游团前来参观旅游,商管公司定期召开商户培训,从商业理念、服务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在社会与文化方面。传统手工艺产品得到复兴,当地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旅游业创造的市场让更多本地年轻人重拾民族传统

四、成 效

1. 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以来对丹寨脱贫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一,丹寨县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增加显著。丹寨万达小镇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550万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县游客数量的600%;丹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3.6亿美元(24.3亿元),是2016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443%;带动全县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有力助推了丹寨县脱贫攻坚。

第二,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了丹寨县贫困人口数量。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以来,共带动丹寨超过20个产业全面发展,全面带动卡拉村、泉山村、甲脚村、石桥村等27个景区和旅游村寨游客量持续增加,直接或间接创造出1.6万就业岗位,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5.65万人 。

第三,丹寨县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2011年丹寨县贫困发生率为49%,全县大约一半是贫困人口。但是到了2016年丹寨县贫困发生率减少到22.71%,2017年丹寨县贫困发生率继续减少到16.62%。

通过线上和线下认领,扶贫茶园为本地茶农创造就业岗位

2. 万达丹寨包县扶贫具有可持续性效果

第一,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显示,一年来丹寨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学习进取意愿增强、社会交往增加、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

第二,万达将现代商业理念带入丹寨,使丹寨人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努力改变落后现状。在现代商业理念的带动下,人们的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敬业精神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三,丹寨万达小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因为其提供了休闲游玩场所,创新了更多特色商品,展示了丹寨特色文化,扩大了丹寨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了丹寨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丹寨老百姓的自豪感。

第四,万达对丹寨县教育事业和传统文化复兴起到推动作用。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丹寨学子创造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丹寨万达小镇也为复兴丹寨县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平台。

五、经验与启示

1. 企业机制、专业运营,能提高扶贫项目的效率,放大扶贫效果

在扶贫实践中,由企业包县参与扶贫,全程跟进扶贫事业,有助于把控扶贫过程,提高扶贫效率。从动力注入、资金支持,到形成方案、优化落实,再到效果评估、各项跟进等方面,企业专业运营可以高效、科学、高质量推进扶贫事业的发展,放大扶贫效果。

2. 万达丹寨扶贫实践形成的企业扶贫的全要素模式,可供其他企业借鉴使用 将万达丹寨扶贫称之为:用企业家精神扶贫的全要素模式,具体下图所示。

用企业家精神扶贫的八项经验可总结为:真心投入、社会创业、科学决策、机制创新、专业运营、注重实效、深度融合、持续发展。万达丹寨扶贫从实践过程看,反映出“动力、过程、结果”系统解决贫困问题的工作思路;从实践行为看,体现出“把企业家精神注入到扶贫事业”的突出特点;从实践结果看,不仅解决物质上短期贫困问题,还追求从精神、行为、社会和文化方面谋求长期的扶贫效果。该模式具有普适性,可供其他企业借鉴使用,具有推广价值。

用企业家精神扶贫的全要素模型

注:本文摘选自“南南合作减贫案例库”,本案例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提交,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http://south.iprcc.org/#/casestudies/caseDetailsid=377&fid=230)

关注我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3d光学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上海影像仪官方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84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企业退市伤的是中小投资者而不是大股东-上市公司退市是什么后果
下一篇: 【推荐】企业通过私人账户收付款项的财税风险-公司收入转入法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