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作者:醉漓
10月30日早盘,2500亿元市值伊利股份大幅低开,随后迅速跌至跌停板。截至收盘,伊利股份报39.73元,市值蒸发268亿元。
受伊利股份影响,食品饮料板块全线大跌,千禾味业、西麦食品、燕塘乳业和光明乳业等跌幅均超过7%。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前一日,伊利股份股价刚刚创造历史新高,当天成交额35.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这批资金悉数被套。
收入增速低于预期成导火索 业绩或进一步承压
《市值观察》注意到,近期白马股“闪崩”多数与业绩不及预期有关,伊利股份同样如此。
昨日伊利股份发布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37.7亿元,同比增长7.42%;实现归母净利润60.24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11.17%;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23.73%。尽管业绩不错,但相较于2季度增速均出现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股份前三季度净利率保持在7%与此前3年基本持平,但这取决于其在费用端的压缩。据三季报显示,伊利股份销售费用为166.81亿元,同比增长仅2.65%,占营业收入为22.61%,为近五年最拮据的一年。
与伊利股份经营策略相对立的是光明乳业,在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营业收入为187亿元,同比增长9.26%,增速创近5年新高。但是,光明乳业前三季度净利润相较于2019年却下滑3.5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则是其在销售端发力,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结束此前连续3年负增长。
四季度,伊利股份还面临成本端压力,疫情对于海外进口原奶价格形成明显负作用。三季度原奶价格上涨9.5%,这也导致伊利股份毛利率仅34.72%。截至今年3季度,伊利股份毛利率为36.94%,创近4年以来新低。
市场预计,受海外疫情影响原奶价格可能继续攀升,而伊利股份为保证业绩或不得不进一步压缩费用,这可能将继续影响营业收入增长。
估值超过上一轮牛市 基金、外资都踩雷
市场对于伊利股份的突然暴跌显然并没有预期,在刚刚公布的3季度报告中机构依然加仓。据wind数据显示,基金持有伊利股份流通股约13.05%,而二季度持仓12.68%,提升0.37%,加仓机构包括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等。考虑到基金二季度报告公布全部持仓,而3季报仅公布前十大持仓,不排除基金持仓比例进一步扩大。
此外,北向资金加仓迹象也非常明显,持有伊利股份由2季度的12.28%提升至12.62%。不过今日沪港通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净卖出伊利股份1.69亿元。
《市值观察》注意到,尽管伊利股份今日以跌停价收盘,但是PE(TTM)依然接近33倍,明显高于2015年牛市高点的31倍,在业绩增速下滑和高估值压力下,机构是否依然对伊利股份抱有信心可能要打上问号。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86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