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希腊航运新闻”网站的报道,伊朗对华石油出口的份额,正逐渐被俄罗斯石油取代。这似乎表明,对于中伊关系未来的发展而言,能源经贸其实并不是一个稳定的锚点。中伊关系,需要找到更多元的方向。
【消息来源希腊航运新闻】
在过去,能源经贸方面的合作确实给中伊双边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从被西方制裁以来,伊朗赖以生存的原油出口,一度从原本的每天250万桶骤降到10万桶,这对相关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一个冲击,而这个情况直到伊朗成为中国的能源合作伙伴国才得到改善。
当然,中国给予伊朗的支持也不止于此。早在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重启了对伊朗的制裁。中国商务部联合中国驻伊朗大使馆,针对赴伊朗投资发布了一份投资指南。除了给中伊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加大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力度,中国也将伊朗纳入了“一带一路”倡议。
而在中伊经贸合作框架下,中国企业还参与了伊朗多个大型建设项目,项目涉及水利、交通、能源、钢铁、石化等方面。而中国牵头的这些项目,也将中国的行业制造商、大型建设项目的设备及建设经验带到了伊朗。
【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南德黑兰炼油厂的一部分全景】
随着中伊经贸往来的增加,中伊双方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一步拉进了同中国的联系。
不过,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中伊双边关系也不能仅限于能源合作,要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就像中俄之间,能源经贸可以是重点,但绝不是全部。
只是从伊朗内部的政治环境来看,想要中伊关系止步于能源经贸的,却大有人在。
首先是伊朗的保守势力。在伊朗总统莱希访华后不久,伊朗的保守派人士就对中伊25年合作协议提出了质疑。这是因为他们一贯对中伊关系抱有偏见,甚至认为莱希政府是用对西方的疏远,换取跟中国以及俄罗斯的合作。保守派对于中伊合作,更多的是持观望甚至不信任的态度。
【今年2月莱希访华和中国达成了相关合作】
除了保守派,伊朗政坛还有一部分亲西方的势力。他们的主张,更倾向于朝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改革转型。这个派系的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随着中伊关系的深化,美国很可能因为迁怒而打击伊朗。所以这部分人士,推动重启与西方的对话,想要通过遏制中国换取西方世界的所谓“理解”。
这些人对中伊关系的错误认知,还不止于此。亲西方的改革派普遍认为,中伊关系局限在能源贸易就足够了。伊朗在政治外交策略中的“向东看”没有意义,不如抓紧同西方搞好关系。
毕竟在他们看来,达成伊核协议给伊朗带来了发展经济的机会,那时候石油出口额稳定保持在峰值,是伊朗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
在此之后,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联手欧洲国家对伊朗发起全方位制裁,能源出口元气大伤。中国虽然伸出援手,帮助伊朗发展经济,但显然没法完全弥补西方企业退出伊朗的损失。基于这段经历,这一批亲西方的改革派并不看好伊朗的“向东看”政策,也一致唱衰中伊25年协议,认为这是舍近求远。
【美国对伊朗持续展开制裁】
不得不说,伊朗内部这些希望向美国让步的声音,其本质还是对西方世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试图重新达成核协议的知识分子群体,并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伊双边关系。
但给伊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虽然伊朗政府对于今年对华原油出口形势依旧持乐观态度。这点从伊朗在国家预算中提高了对华原油出口数量也能看出来。但第一个季度还没过去,伊朗对华出口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可见,基于能源经贸发展中伊关系,并不现实。尤其是,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罗斯跟伊朗无疑是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把中伊关系局限在能源领域,那边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将很快出现瓶颈。
【中国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当然,伊朗面临的竞争对手,还不止俄罗斯。比如说相比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伊朗不仅是能源出口不占优势,投资环境也有所不如。伊朗本身通胀高企,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为吃力,国家层面难以有资金投入到相关合作;与此同时伊朗还要面临西方国家的制裁。
综合这些现实问题来看,伊朗就更不能指望把中伊关系建立在能源经贸了。对中伊双边合作的后续发展,伊朗需要有更多的紧迫感,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愿景,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其实都已经写在中伊的联合声明里了。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5.cn/888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